南极上空的洞是怎么出现的?

南极上空的洞是怎么出现的?

«红楼梦»开头就叙述了女娲氏炼石补天的神话,用三万六千五百块顽石补天,余下一块,弃在青埂峰下,便生出许多故事来。顽石补天是假的,南极上空发现一个窟窿却是真的。当然这不是天空真的漏了,天(宇宙)是不会漏的,宇宙无边无际,没有底也没有盖,不存在漏不漏的问题。

南极上空的窟窿是指上空的大气层有个“洞”。地球是被一层大气紧紧裹住的,从地面算起,大气层包括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等。对流层最近地面,厚约10千米,对流层中空气流动,给人类带来雨、露、风、霜,雪。而平流层中有一层厚达30千米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大量吸收来自天外的辐射,特别是吸收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它是地球上生命的保护屏障。没有这个屏障,地球将受紫外辐射烧灼,地球上物种就难生存。

1980年,参加南极考察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正在变薄,太阳辐射长驱直进,这就形成了一个“漏洞”。这一发现立即引起了世界各国科学家的关注。英国的一个科学家小组经过仔细调查指出:“在南极上空,臭氧层已经给戳了一个洞,这个洞是由于那里的臭氧被消耗掉40%之后,于每年10月出现的。随着南极的夏天到来,它会慢慢自己弥合。”1985年,美国一个气象卫星照片提供的资料也证实英国学者的结论是正确的,在未来50年中,南极上空的臭氧还将要减少5%~9%,因而这个洞还有扩大的趋势。另外。在北冰洋上空也将出现另一个窟窿。

那么,是谁在地球的天然屏障上戳了一个洞呢?一些科举家经过仔细追踪,认为这个破坏者,不是别人,正是人类自己。他们的理由是:1、核爆炸。核试验中有大量污染物进入平流层;2、大型喷气式飞机在高空频繁飞行,排出大量废气、碳氢化合物;3、大量致冷机放出的氟氯烃。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有70万吨废气混入大气层,于是大量臭氧被分解,变成了通常的氧气,氧气对紫外辐射吸收的能力比臭氧差得多。另外,南、北极是国际航班飞越的最捷航线,于是两极的臭氧消耗最大,天首先在这里“漏”了。

臭氧层被戳破,那么如何来“补”天呢?每当雷雨交加之际,轰鸣闪电之时,空气中就产生大量臭氧,这些臭氧不断地补充到大气层中去。然而,要是天然产生的臭氧弥补不了人类消耗的数量,天空的洞不仅“补”不起来,还会越来越大。

对上述臭氧层被破坏的原因,科学界有不同看法。前苏联极地考察专家沃斯克列斯基认为,南极上空臭氧减少,臭氧层变薄,乃至出现漏洞,不一定是人为污染所致。他认为,这同当时天气变冷和气候变得复杂有直接联系。他指出,1986年平流层温度回升,臭氧也开始慢慢增多,窟窿似乎正在渐渐弥合。

不管南极上空的“洞”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个“洞”要是继续扩大,人类将逐渐失去至关重要的天然臭氧保护层,无法防御大量紫外辐射入侵,后患无穷,最终人类自己必遭灭顶之灾。这就需要一大批女娲氏式的科学家,去研究窟窿形成的原因,想出补“天”的办法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减少大气污染,停止核试验,总是有益于人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