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频电磁场是致癌因素吗?
自从发现无线电波以来,无线电的应用给人类带来极度文明和巨大进步。我们生活在一个多种多样的、复杂的电磁波世界中。电磁波的电场和磁场还能对周围物质产生作用。有时,电场在起主要作用,有时,磁场在起主要作用。人们关心这些“看不见”的电磁波对人体产生什么影响。科学家早已知道,频率从105赫到3×1011赫的电磁辐射对人体有一定影响。根据电磁波的物理特性与对人体作用的特点,人们把它分成二类:高频电磁场和微波。其中高频电磁场对人只产生功能性影响,如使生物神经系统不稳定;而微波可使人眼晶状体成点状和部分混浊。
那么,低频率的电磁波对人体的影响怎样呢?电流通过输电线时,使用电热毯和电热水床时都会产生一种容易穿透建筑物和人体的极低频磁场(3~30赫)。这些极低频磁场集中在房屋内和马路底下的管道附近,其强度与周围的布线情况有关。过去人们一直以为这些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是毫无影响的,然而,近年来人们对它的安全感开始发生了动摇。1979年两位美国科学家发现,家中有大电流输电线结构,因而受极低频磁场辐射较多的儿童,某些癌症的总死亡率比一般儿童死亡率高一倍,虽然当时还没有证据可以肯定其原因就是极低频磁场。但大电流输电网产生的极低频磁场与人体癌症的关系却成了科研人员争论的课题。
1984~1985年,科学家对美国丹佛市约500户居民(约半数人家有儿童患癌症)进行调查,发现家住在最强的极低频磁场附近的儿童,其癌症(特别白血病)的发病率比居住在一般地区的儿童高4倍。这些儿童的家距离输送大电流线路不超过15米或距离输送小电流线路不超过7.5米。有关人员又对电话公司工作人员癌症发病率进行调查,有迹象表明,经常接触磁场的职工罹患癌症的危险性在增大。
有人认为,极低频磁场的影响可能与人的先天性缺陷有关。另一些人却表示,极低频磁场可影响猪、鸡和兔的胚胎的发育。但它是否会影响细胞发育,大家争论不休。为此科学家在实验室研究极低频磁场对老鼠的脑神经活动以及在人的血细胞中的染色体的断裂中的作用。最新的令人瞩目的研究表明,接触极低频磁场会导致癌细胞生长异常加快,这些癌细胞抵御人体内的天然杀伤细胞的破坏能力也增强了60%~70%。而且这些变化似乎是永久的,从一代癌细胞传到下一代,它们出现在试验前5个多月接触极低频磁场的细胞的后裔中。但是,有些人对这种看法持谨慎态度,他们承认不同的输电结构可能“意味某种东西”,但却认为:与其认为极低频磁场是致癌因素,还不如说,可能表明有其它的潜在致癌原因,如人口稠密、社会经济阶层或公路交通等。
科研人员在研究中还发现,睡电热床(包括可产生极低频磁场的电热毯)的妇女在使用这种床的季节里可能流产和延长怀孕期。对丹佛市的1 700例的出生及流产报告(其中大部分是自然而不是人工流产)的调查表明,在冬季受孕的使用电热床的妇女平均怀孕期比于7、8月期间受孕者延长一周。有关人员又研究了电热系统产生的热量是否有害于精子初步的数据并没有显示这一点。
极低频磁场与癌症究竟有没有关系,科研人员的看法莫衷一是,需要进行深入探索,才能揭开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