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龟子

金龟子
picture

picture

金龟子:鞘翅目,金龟子科。体壳坚硬,表面光滑,多有金属光泽。有趋光性。其种类多、分布广、食性杂、适应性强,是很难防治的土栖性害虫。

金龟子的模样是讨人喜欢的,要不然刘纯燕也不会扮成它的样子在荧屏上蹦蹦跳跳,让全国的小朋友都随了她的节奏而欣喜。我以为,她是沾了金龟子的光。类似的金龟子被人利用的例子还有,比如我在一些精品店给孩子买小礼物的时候就经常在一大堆宠物小精灵的阵营中发现它的影子。它被精明的商家做成了各种各样赚钱的玩具,有一种被挂在孩子们的脖子上,一按金龟子头上的机关就张开翅膀,露出跳动着数字的挂表面。比这个更现代的是居然有U盘被做成了金龟子的模样,可见它是多么可爱,不但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对它青睐有加。

城里的孩子能看到的金龟子也无非就是我上面说的那些,真正能飞的活的金龟子他们看不到。活的金龟子不到城里去,它们的家在农村,在农民们的庄稼地里,在家前屋后的各种果树上、楝树上,还有松树上。

其实,在农村大人们的眼里,金龟子实在不是什么好东西,无论是它小时候还是长大了,都让农民讨厌。它小时候躲在地底下,时庄的人叫它“地蚕”或者“土蚕”,原因是它的模样像蚕,这个时候的它学名该叫蛴螬,专门喜欢啃食各种植物,比如玉米的根茎;长大以后爬出地面,脱去一身白衣,换上黑大褂或者绿衣裳,有的还要在衣服上弄点儿白点子上去作为装饰,因此又可以把它们分为不同种类。可见爱美不是人的专利,就连昆虫也懂得臭美。然后他们成群结队飞去果树上、松树上,吸食这些树木的汁液,影响果树的产量,严重的时候能把树都弄死。还有一部分留在玉米地,从玉米棒的胡须处入口,逐渐钻进苞皮,取食正在灌浆的鲜嫩玉米粒。对待这样的害虫,视粮食如生命的农民当然会恨之入骨。

但是孩子们不管这些,金龟子能给他们带来无穷无尽的乐趣,单冲这一点,孩子们就对它们喜欢得不得了。

白天的时候,孩子们会去玉米地捉或者去树上逮,这些家伙们会死死地抓住玉米穗或者树干不放,你要费些力气才能把它们给揪下来。揪下来以后它们还要挣扎,在你攥着的手里使劲往外爬,企图突围。它当然冲不出包围圈,但它的突围却让你很舒服,原因是它的每个爪子上除了尖端有两个钩子以外,脚掌软软的,挠得你手掌也痒痒的,我小时候最喜欢把它们攥在掌心玩,觉得那是一种享受。夜晚来临,如果你在屋里点上一盏灯,把门敞着,除了会有一些扑火的飞蛾冲进来,还会有一些金龟子来凑热闹,它们嗡嗡地带着响动,相对于那些轻盈的飞蛾,它们是装甲战车。

孩子们捉住金龟子后,通常有两种玩法:一种是把它脊背往下反放于地面或者桌上,看它翻身。由于身体相对笨重,金龟子要想翻身很难,往往焦急地把六条腿向空中乱蹬,却找不到借力的地方,干着急就是翻不过身来。这个时候,孩子们就会取来一张小纸片,放在金龟子乱舞的脚上,瞧,一场免费的杂技表演开始了,纸片飞转,如杂技演员表演蹬技。还有一种玩法是把它们当成活风筝来放。这个基本上跟放蜻蜓差不多,都是用线系着,不同的是,放蜻蜓风筝要系“尾巴”,这一般都不会错,而放金龟子风筝却有一点点小技巧,它没有蜻蜓那样长长的“尾巴”,屁股也光溜溜的,要想把线系在尾巴上根本不可能,只有两个位置可供选择,一个在腹部,一个在胸部,通常,要是把线系在腹部,它就会用脚缠住线,这样它也飞不起来,因此,要想把金龟子当成活风筝来放,系线的最佳位置是在胸部。

最好玩的金龟子是一种学名叫作白花星金龟子的,就是我们通常称作“推磨虫”的那种,一般住在楝树上。通常我们捉住它后会用一根篾片插在它的前胸背板与小盾板的结合处,然后把篾片的另一端插在苘盘盘上,用一细圆的硬草棒或是毛衣针之类从苘盘盘的中心穿过,再用手指一弹或者嘴巴一吹,它便嗡嗡地飞了起来,带动苘盘盘飞快地转动,如一扇飞转的水磨。关于这种虫儿,我在前面已经写过,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