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

“所谓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某学科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重要观念、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是“连接内容标准与学生核心素养的纽带”,也是“研制新的课程标准的关键环节”(邵朝友等,2015)。学科核心素养既是核心素养一般概念的具体化和学科化,又担负着连接核心素养和课程标准的关键作用。我国课程标准是具有指导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也是编写教材和高考试题命制的依据,因此核心素养的培养必须通过课程标准予以具体化,以体现方向性、层次性和操作性。在谈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时,程晓堂(2016)认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除了使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以外,还包括“多重的育人价值”“育人价值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促进学生在心智能力、情感态度、思想品德、社会责任等方面的发展”。王蔷(2015)指出,目前正在修订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要以“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为思路导向”,从而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在高中英语日常教学中的落实起到引领和指导作用。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高考等的关系可以用图4表示。

img

图4 核心素养、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关系图

教育部颁布的最新《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对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定义如下:“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初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组成部分里面,文化意识是灵魂,思维品质是根本,语言能力是基础,学习能力是保障(见表2)。

表2 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构成

img

在这四大核心素养中,语言能力、文化意识和学习能力在上一版的高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已有提及,而思维品质是首次明确单独提出,并且放在了和培养语言能力等素养同等重要的地位。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所以把思维品质包含在内,除了语言和思维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相互促进的关系以外,外语的学习通过观察、比较、分析、推断、归纳、建构、评价、创新等活动还有助于“弥补单一语言带来的思维的局限”,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其思维品质(梅德明等,2018)。思维品质的提升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同时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文化意识的培养以及学习能力的提高。为此黄远振(2017)认为“英语应当为思而教”,因为“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学思结合、发展思维”“英语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独立思考的人”。程晓堂(2016)认为作为核心素养的思维品质,既不同于一般意义的思维能力,也不同于语言能力核心素养中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是与英语学习紧密相关的一些思维品质,例如,理解英语概念性词语的内涵和外延;把英语概念性词语与周围世界联系起来;根据所给信息提炼事物的共同特征,借助英语形成新的概念,加深对世界的认识;根据所学概念性英语词语和表达句式,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然而思维品质的培养在一线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而长期缺位,作为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标准首次明确其在基础外语教育中的地位,不但有利于纠正长期以来忽视高阶思维能力培养的不良倾向,也有利于我国中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和基础外语教育水平的整体提升。

美国知名教育学家布鲁姆(1956,钟志贤,2004)把思维过程具体化为由低到高的六个层级:记忆、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前面三个层次通常被称为低阶思维,而后面三个称作高阶思维。后来安得森等(1990,孙有中,2011)对其进行了改进。新的六个层级分别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创造。布鲁姆认知领域的教育目标分类和《课程标准》里的“思维品质目标”基本匹配(见表3)。

表3 新课标“思维品质目标”和布鲁姆目标对应表

img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要素相互渗透、协调发展。梅德明等(2018)对这四者之间的关系做了深入剖析:“语言能力是基础要素,文化意识是价值取向,思维品质是心智特征,学习能力是发展条件,它们共同服务于英语课程的总目标。这四大要素相互渗透,融合互动,协调发展,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学科综合素养、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是英语课程的育人指引,也是学业质量的评价标准。从四大要素的结构和发展关系来看,语言能力是其他要素发展的基础,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思维的工具;文化意识是其他要素发展的方向,它不但引导语言文化内容的选择,还指引学习和思维的发展过程与学生的价值判断;思维品质是其他要素发展的动力,因为语言、文化学习是社会认知的过程,形成这个过程的主要推动力就是思维;学习能力是其他要素发展的条件,它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过程、方法和结果。”

冀小婷(2016)就如何在教学中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让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仅停留在口号和文件上,而是真正落实到具体教育教学中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她指出:核心素养的培养依赖于政策层面的具体阶段性要求,依赖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和能力的提升,还有赖于在大量的以核心素养培养为导向的听说读写技能实践,从而使得“技能教学与核心素养培养相互促进,逐步进行”,最后促使“学生语言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也得到良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自教育部最新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施起,英语教学的重心已经从最初的要求学生掌握英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即我们常说的“双基”,到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到最新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课程标准的这个变化既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变革轨迹,又为一线高中英语教师指明了未来基础英语教育改革的方向。作为一线老师又该如何适应这种变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