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运用探究
教师在教学中广泛开发和充分运用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关系到课程改革的实现和课程质量高低的问题。英语课程资源具有广阔的、开放的、多样化的特点。英语教学课程设计标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给出了这样的解释:“英语课程信息资源的目的在于要给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时代的内容,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因此,教师需树立正确的课程观、教材观、教师观,充分了解课程资源的范围和类型,科学使用教科书,并适当利用其他课程资源。现代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既为英语教学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又使英语教学面临着异常的挑战。巩固教师能力的关键是提高教学能力的理论基础。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以下问题:
1.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着重点是哪些呢?
1.1 核心素养下的语言能力培养
所谓语言能力,说简单一点就是听说读写看的能力。语言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自如地使用语言,还能理解各种情境中的英语语言,并能充分理解其中的内涵。以往的应试教育,造成了很大一部分人只会看不会说,也听不懂英语。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能够熟练运用英语语言,具有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已经成了人们的必备技能。因此高中英语课程的教学必须注重语言能力的培养。
1.2 核心素养下的文化意识培养
让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也能有效地习得英语国家历史和文化,这一直以来都是英语教学难点。语篇的理解和掌握必须建立在对语言文化历史的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脱离了文化背景知识的语言学习就如同离开了水的鱼儿,根本无法生存。当今社会,一个学生优秀与否不仅体现在英语能力上,更体现在他对英语历史文化的理解和认知上。曾经遇到这样的一个得分率很低的听力题,材料中提到了西雅图,然后题目问的是作者在哪个国家?很多同学都表示“不会,不知道,材料中没有提到”等,其中不乏很多平时英语成绩很好的同学,这明显是对西方的历史文化不够了解造成失分的现象。教师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补充历史文化内容,尽量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显然中西方文化是存在巨大的差异的,老师一味地教授书本知识而不拓展,是不符合这个社会的发展潮流和发展趋势的,是必将被社会所淘汰的。比如In China,when people meet each other,they may say“Have you eaten your dinner yet?”However,In foreign countries,people may simply say“Good morning/evening/afternoon.”“Good weather,isn’t it?”“Is everything all right?”再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的时候,好多同学都搞不清楚England,the United Kingdom和the Great Britain的区别,这个时候老师就必须搜集各种资料,补充必要的材料,以便解决学生们的疑惑。
1.3 核心素养下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体现在逻辑性、创新性、批判性等方面。英语语言学习最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的结论是如今的学生陷入了严重的思维懒惰,缺乏自主思考的意识。每次在评讲阅读和完型填空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学生之所以会错,不是他没读懂文章,而是他根本没认真读,没去理解。有的同学坦言“看到这么长的句子就不想看了”“语法填空也是看了空格前后就直接填答案,根本没有联系上下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思维积极性的培养,杜绝只谈做题技巧的教学模式。
1.4 核心素养下英语的学习能力培养
学习能力是学生至关重要的一个能力,它将伴随人的一辈子,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个人的学习高度和人生高度。学生在漫长的学习生涯中不仅仅学习了知识,还有学习方法和自主学习能力。如果学生的学习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那么即使他再聪明,最终也很难登上学习的高峰。如今社会上初高中的分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原本在初中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老师眼中的拔尖者,上了高中却成了学习困难户,每天没法自己完成作业,单词记不住,课堂上无所事事,成绩下滑严重。究其原因,很多学生在初中的时候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都养成了太过于依靠老师的习惯,错失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机会,等上了高中就会很难适应高中新的学习方式,学习成绩自然一落千丈,由此可见学习能力的重要性。
2.对英语课程资源的理解
有这样的一个说法:学习一门外语就如同从零开始学习游泳。然而,一个人是绝对不可能在一个小洗澡盆里就学会游泳的。他必须去大江大河里体会过真正的风浪,才能彻底掌握游泳的技巧。现在课堂上老师教授的书本知识就像是那个小澡盆,仅靠教师及单纯的教科书就彻底掌握英语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我们需要大江大河,需要更大的英语学习环境,需要更多的学习资源,需要更多形式的学习渠道,这样学生才能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在传统的教育中,教科书的地位神圣不可侵犯,对教科书的理解也十分狭隘陈旧。在英语教学改革中,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就指出除了教科书还应该有更为广泛的课程资源。只有让学生大量暴露在真实且地道的英语环境之中,学生才有机会真正地使用英语,学习英语,爱上英语。
3.英语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
不管运用哪种课程资源,都需要我们教师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既要保证能面向全体学生,又不能丢掉学生个体。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让他们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活动来探寻如何完成英语的学习任务。英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反馈是任何学习的重要保证。把反馈信息提供给学生,特别是向学生指出学习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并主动帮助他们分析反馈数据,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难度、教学方法进行相应的调整。例如,在情态动词语法教学后,很多同学都会混淆can、could、must、should、may、might的用法,如果教师能够制作一个自测表,让学生能够清楚自己的知识漏洞在哪里,教学效果才能得到保证。
3.2 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英语课程资源除了教材资源以外,还有海量的课外学习资源,如:老师和学生不同的家庭生活经历,丰富的学校生活内容等。教师平常应注意将这些资源有意识地开发积累,并适时利用。
3.2.1 学生的家庭生活经历
语言的学习与特定的生活环境是分不开的。要形成有效的英语课堂教学,教师应注重在语言课堂上的生活化。比如,植物大战僵尸是一款大家都很熟悉也很喜欢的游戏,一位教师在一堂写作课当中就很好地利用了这款游戏。教师把写感谢信的重点比作游戏里的各种僵尸。格式正确是普通僵尸;第一段开门立意是僵尸棋手;第二段说明致谢的原因是铁桶僵尸;加入适当的连接词是撑杆跳僵尸;对写好的作文进行润色调整是倒退僵尸。整节课学生们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攻破写作难点,打败一个个“僵尸”,课堂气氛活跃,同学们兴趣高涨,教学效果显著。
还有一个案例:一个老师来上课,手里拿着的除了英语书,还有一瓶海飞丝洗发水。在老师进入教室的那一刻,所有的同学都惊讶不已,同时又充满了好奇。原来这节课老师是想让大家去阅读海飞丝洗发水的英文说明书。同学们对于这个特别的阅读任务都很感兴趣,于是开始愉快地阅读起来。可见,熟悉的事物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由生活走进课堂,走进学习。学习资源不一定非得是很正式的,只要有发现的眼睛,生活中到处都是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
3.2.2 学生的学校生活内容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要使学校的每面墙壁说话,发挥出人们期望的教育功能。无疑,校园是学生另外一个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待在学校里,如果我们能成功地在学校创设出生动的学习情境,那必将极大地提高学生们的兴趣,学生的注意力也能上升到最佳状态。
学生一天从早上八点到下午六点都是待在学校里的,假如我们可以把学校原本单调的白色墙壁涂成彩色的英语学习墙;假如我们可以在一层层楼梯上涂上一首首英语小诗;假如我们可以在食堂的隔板上印上一篇篇英语美文;这无时无刻的信息输入,自然而然就会转化成学生的英语储备。我们可以在学校的大门打出“Welcome to our beautiful school.”我们可以在老师办公室门口贴上“Be quiet.”我们还可以在食堂入口处写上“May you have a good appetite.”这样,既能丰富校园文化,又能让学生不知不觉沐浴在知识的海洋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游泳”。
3.3 更新教学方式,活化教学内容
英语语境实践能力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再加工、活化,使静态的文字变成一个个生动活泼的交际内容,使教学管理活动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具有趣味性和交际性。比如,下面这个例子:
Read and say:
A:I think summer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winter.
B:I totally agree.I prefer summer.
A:I think fall is more interesting than any other season.
B:That’s true.Maybe.But I prefer spring.
上述对话中的语言功能有:(1)用“I think…is/are more…than…”表示说话人对某事物的评价,同时表示了自己对其的喜爱;(2)用“I totally agree.”表示同意对方观点;(3)在表达反对对方的观点之后使用“I prefer…”来表明了说话人自己的选择;(4)用“Maybe.But I prefer…”既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又显得比较有礼貌,不会太突兀。
在上面这个对话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类似的活动,话题是“带什么食物最好”,老师要求学生模仿以上的语言形式,设计一段对话,实现其语言交际功能。情景设计为:If we are going to have a big party this Saturday,what shall we prepare for the party?这样,学生便可以进行思考“带什么”“为什么带它?”“我觉得这件事物怎么样”“我同意或者不同意你的建议”等。
3.4 适当调整教材顺序
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层次水平和所用教材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整合教材内容,调整其顺序,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1 Great Scientists为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伟大的科学家,Warming up部分是一个表格形式的Quiz,列举了多位科学家的成就,让学生填出对应的科学家名字。Prereading部分介绍了在科学研究中证明一个新方法所要使用的“七步法”。Reading部分讲述了John Snow怎样用“七步法”打败了“King Cholera”。教师综合分析这几个部分:第一部分要求学生写出各个成就所对应的科学家名字,综合性较强,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学生很难短时间内在不查阅资料的情况之下完成;第二部分的“七步法”和Reading有着密切的关系,可以说是读懂文章的关键。因此教师把Warming up布置成了课前预习作业,在课堂上就把“七步法”和Reading部分连起来,上了一堂精读课,由于安排得当,学生准备充足,教学效果相当不错。
3.5 拓展渠道,补充内容
现代老师的职责除了教授课本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尽可能地给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渠道,使学生能以不同形式去接触、体验、学习和使用英语。根据需要,教师应当运用优良的方法拓展和补充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更为丰富,从而开阔学生视野,让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和体验语言的魅力。
3.5.1 有效使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优势
当今世界是一个网络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网上有丰富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材料,如国际时文、社会新闻、科技发展动态、校园文化生活和电影快讯等,把材料下载下来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供学生阅读,以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另外网上还有各种英语学习网站,这些学习网站上有各种层次的学习资源,应有尽有。学生上网可以很轻易地找到符合自己水平的学习资料并加以利用。
以一节“概要写作”优质课为例。“概要写作”是近年来才出现的新题型,要求学生在读短文(大概350字)之后用自己的语言对原文的要点进行准确地呈现。由于这个题型比较新颖,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一直是高考的一个难点。这位教师在上这一课时,就很好地利用了网络资源。首先这个班的学生基础都较好,处于中上水平,其次作为高二下学期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单词和语言能力的积累。因此教师在课前先播放了网络上的一个关于“概要写作”的微课(5分钟),这个微课用简洁明了的语言罗列了概要写作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就能在短时间内抓住要领。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用微课里教的方法一步步地在课堂上完成“概要写作”,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3.5.2 高效运用图文音像资源
目前,我国有关辅助英语课堂教学和学习的音像制品、教学设计软件层出不穷,层次丰富,内容各异,不但贴近学生的生活,而且贴近时代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得力助手。“听”和“说”一直都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难点。然而,“听力”和“语感”即不是知识,也不是规矩,不能靠教授,也不能靠强行灌输,只能慢慢训练和培养。所以我们只能鼓励学生多听,多练,多说。学生可以多听英语歌曲,多看英语电影,在视听结合的基础上激起他们的英语神经,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相信很多英语学习者都会同意学英语必须要有很多的有声和文字的输入,没有有效的输入,何谈输出。因此我们可以利用校园音响设备,给学生创造一个有效的声音输入。学生午休的时候,校园广播站播放一些时政新闻和流行歌曲,何不把这些新闻和歌曲都换成英文的。研究表明,人在放松的时候,感官反而会更灵敏,记忆力也会大幅度的增加。这种无意识的输入也是一种学习方式,恰当地利用图文音像资源可以为学生创造出更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还有一个案例:教师在教A Night the Earth Didn’t Sleep时,就巧妙地运用了音像制品。教师在引入的时候给学生放了很多段声音(包括风声,雨声,鸟叫声,车辆的声音,乐器的声音,哭声,房屋倒塌的声音以及地震轰隆隆的声音),让学生闭着眼睛倾听,然后说出这是什么声音。
T:What is the sound?
S:It is the sound of wind.
T:What is this sound?
S:It is the rain.
T:What is this?
S:It is the birds.
T:How about this?
S:It is the cars.
T:Can you recognize this?
S:It is the piano.
T:Then what about this?
S:It is people crying.
T:Pay attention to this one.What is it?
S:It is the sound of houses falling down.It is earthquake,a terrible natural disaster.
教师用这种方式成功地引入了这节课,而且学生们由于亲耳听到了地震发生时的声音,更加有代入感,比单纯的图片展示更加具有震撼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自然灾害的无情以及巨大的破坏,意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5.3 专业报刊作用大
英语报刊能够满足不同英语学习者的需求,比较常见的如《英语世界》《英语学习》等。《英语周报》的难度适中,里面的文章比较新颖且充满正能量,有利于青少年世界观的形成,比较适合中学生。教师可以每周固定安排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专心地去阅读,去积累。同时,《英语周报》的美文欣赏也特别适合各种层次的学生,学生可以一边读一边欣赏一边记忆,在不知不觉中做到了知识的积累。
总之,当代教师不能仅把教材当作是唯一的依据,而应该是一种学习材料和工具。要想教会学生“游泳”,我们就必须当好“游泳教练”,必须为学生找到尽可能多的学习渠道。在教学中要做到对教材内容进行加工、整合,使原本静态的,没有生命的文字变成一个个充满活力的交际内容,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学管理活动也能变成贴近社会和生活的教学资源。这当然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摸索,去实验,去发现,去总结,去完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真正上一个台阶。对于绝大多数英语教师而言,教学资源的开发如黑洞一般是一个未知领域,但是我们必须满怀信心,只要我们坚持我们的理念,就一定能够有所收获。再也不要依靠考什么,教什么来组织教学活动,一定要跳出“单纯用课文来教授英语”的圈子,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寻找和筛选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英语课堂教学资源。其次,我们要时时处处做个有心人,收集有用的信息资源,注意积累,善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