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英语完形填空教学策略探究和案例

二、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英语完形填空教学策略探究和案例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倡导教师在“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引导下开展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文化意识,发展思维品质和培养学习能力。完形填空作为高考必考题目,是检测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因此,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目标,教师需要合理调整英语完型填空教学方式,由过去只重词汇、语法的讲解,向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方向转变,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和核心素养。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作为高考必考题型区分度高、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是检测学生四项核心素养的重要方式。它不再只是对词汇和语法的简单测试,而是考查学生结合所给短文的语境,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正如试题题目要求,学生不再是选出正确答案,而是选出最佳答案。因此,学生要根据对短文的理解及上下文的逻辑关系进行甄别、推理和判断。除此之外,学生还需要一定的生活经验、文化常识和人文情怀(贾婧媛,2017)。

但是,目前学生还存在不会联系上下文找线索;词汇用法混淆;生活阅历及文化常识缺失;缺乏信心,轻易放弃等问题(詹春梅,2014)。因此,英语教师要调整完型填空教学策略,以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为导向,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思维品质,发展终身学习的学习能力。

下面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探讨完形填空教学策略。

1.语言能力

英语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础要素,指“在社会情境中,以听、说、读、看、写等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能力,以及在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语言意识和语感”。完形填空要求学生从文章的全局出发,将自己的语感与文章结合在一起,用正确的语法知识选出最佳选项。因此,语言知识是学生的基本功。教师在完型填空教学时需要对学生进行词汇知识和句法知识的培养。

1.1 扩展学习,延伸词汇积累

在完型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引导学生延伸相关词汇的近义词、反义词和混淆词,或者同根不同词性的词。

Freddy was an average 24(student),but not an average person.He had the rare balance of fun and compassion(同情).He would 25(laugh)the loudest over fun and be the saddest over anyone’s 26(misfortune).(选自:2017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

25.A.speak B.sing C.question D.laugh

26.A.misfortune B.disbelief C.dishonesty D.mistake

针对25题D选项的laugh,教师可以列举“笑”的不同方式。比如:

cackle讨厌地嘎嘎大笑,尤指高声笑

chuckle轻声笑,尤指想到滑稽时发笑

giggle开心、难堪或紧张而傻笑

guffaw哄笑、狂笑、大笑

snigger/snicker窃笑、暗笑,尤指对无礼行为或因他人的问题错误发笑

titter窃笑,尤指紧张或尴尬地笑

针对26题A选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归纳misfortune的反义词和不同词性的单词。

fortune n.财富,运气,命运imgmisfortune n.不幸

fortunate adj.幸运的imgunfortunate adj.不幸的

fortunately adv.幸运地imgunfortunately adv.不幸地

同样地,教师也可以梳理总结B选项disbelief的反义词和不同词性的单词。

disbelief n.怀疑,不信imgbelief n.相信,信心,信念

believe v.相信

believability n.可信度

believable adj.可信的imgunbelievable adj.难以置信的

除了教师在课堂上对相关词汇进行延伸和总结,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发散思维,进行自主词汇延伸,然后以口头汇报、绘制思维导图进行展示。

“I figured whoever lost the dog was probably just as 59(close)to it as I am to my dogs,”says Ehlers.“If it had been my dog,I’d hope that somebody would be 60(willing)to go that extra mile.”(选自:2019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

59.A.equal B.allergic C.grateful D.close

img

针对59题C选项,学生可以小组合作绘制表示“感谢”的词汇思维导图。除了梳理不同词性的近义词,学生还可以归纳总结各个词汇的用法。通过词汇的延伸,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所考词汇的意义和用法,而且也对相关词汇进行了梳理和复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保证了学生的参与性,同时增加了任务的趣味性,使得学生在轻松的合作氛围中掌握更多的单词,扩大了词汇量。

1.2 分析长难句,攻克句法障碍

在做完形填空时,长难句往往会阻碍学生的阅读速度,影响学生的信心。长难句之所以难,是因为句子通常包含一个甚至多个不同类型的从句。并且,在句中通常插入非谓语,影响学生阅读的连贯性。因此教师在完型教学时,需要结合篇章难度以及学生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影响阅读的长难句。这个过程主要涉及两个步骤,一是引导学生分析句子成分,找出主句,辨别从句,定位非谓语;二是在明确句子成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翻译长难句,弄懂句子含义。

比如“I figured whoever lost the dog was probably just as 59(close)to it as I am to my dogs,”.(选自:2019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

教师首先让学生找出主句(I figured...),再分析从句所属类型——宾语从句(figure是动词,动词后面的从句是figure的内容,属于宾语从句),然后找出宾语从句的谓语动词——was,因此不难判断出,宾语从句中包含了一个whoever引导的主语从句。另外,宾语从句中还包含了as...as引导的比较状语从句。此句的难点就在于比较状语从句的翻译,因此教师可以基于此句,总结比较状语从句的用法,分析两个as的作用(第一个as是副词,第二个as是引导从句的连接词)。最后,教师可以以图示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弄懂长难句。

具体分析如下:

img

在弄懂句子成分过后,学生尝试着翻译句子:我想无论是谁丢了狗,可能会像我亲近我的狗一样亲近它。

完形填空教学时,长难句的分析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清句子成分,扫清阅读障碍,增强信心,而且能够帮助学生复习和积累相关的句法知识,使得长难句虽“长”但“不难”。

2.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文化意识的培育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和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学会做人做事,成长为有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人。因此,教师在进行完形教学时,需要通过渗透文化知识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知识具体指中外文化知识,“是学生在语言学习活动中理解文化内涵,比较文化异同,汲取文化精华,坚定文化自信的基础”。教师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传授中外优秀文化知识。

针对“Freddy passed away on Thanksgiving.He wanted you to have this.”(选自:2017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式向学生讲解关于Thanksgiving的文化知识。

2.1 利用多媒体,直观体验外国文化

完形填空文章中出现了Thanksgiving(感恩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帮助学生直观体验感恩节,比如展示与感恩节有关的图片,播放与感恩节相关的音频和视频。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合作搜集与感恩节相关的资料,然后以不同方式展示出来,比如绘制感恩节手抄报,演唱相关歌曲,表演感恩节短剧等。

2.2 与德育结合,充分利用实践活动,传播优秀文化价值观

对于西方优秀文化,教师可以与德育相结合,开展相关主题班会,组织实践活动,传播优秀文化价值观。班会可以由浅及深地介绍感恩节,先介绍庆祝感恩节的方式,包括吃火鸡,和家人团聚,化妆游行,教堂做感恩祈祷等。然后介绍感恩节的优秀传统和精神内涵,比如邀请单身汉和无家可归的人共度佳节,给贫穷人家送食物,对家人表达感谢。介绍完感恩节过后,教师要伺机把感恩节的优秀文化价值观渗透于学生实践当中,培养学生善良的品质,教会学生懂得感恩。比如,在感恩节当天,可以让学生用英文写一封感谢信,为父母做一顿饭,表达感谢之情。

2.3 对比中外文化,吸取文化精华,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意识不仅只是外国文化意识,还包括本国文化意识。英语教师在传播外国优秀文化时,要注意中外文化对比,一方面吸取外国优秀文化精华,另一方面增强本国文化自信。

在介绍西方感恩节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联想类似的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比较异同。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了西方文化,而且也提升了本国文化意识,增强文化自信,避免崇洋媚外。

3.思维品质

思维品质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心智特征。思维品质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能够从跨文化视角观察和认识世界,对事物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1 阅读首段,猜测文章内容

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阅读完形填空的第一段,基于第一段获得的信息,猜测文章可能讲述的故事,然后在小组内分享。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3.2 限时阅读,概括文章大意

教师在平时的完形教学中一定要进行限时训练,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快速掌握文章大意。教师可以给出一篇带有空项但不给选项的文章,让学生在5~7分钟内读完全文,然后在小组内讨论文章细节。交流完获得的文章信息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用简单的几句话概括文章大意,这样学生很快就能说出文章的关键信息。

为了帮助学生快速地概括文章大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找出关键词,绘制思维导图。比如,学生在阅读2019年全国卷Ⅱ的完形填空后,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出记叙文的关键要素,who,when,where,what,how,why,学生在小组内用关键词回答这五个问题。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基于关键词讲述文章的核心内容。

通过限时阅读这种方式,能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是有效做题的前提。让学生概括文章大意,有利于提升学生文本阅读的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最后让学生迅速捕捉文章信息,利用关键词讲述文本内容,有利于学生语言组织的条理性,使其口语表达也得到了锻炼。

3.3 注重文章逻辑结构的完整性

英文文章讲究逻辑性、一致性、连贯性。因此,学生在做题时,需要准确识别英语连接词,快速理清文章逻辑结构。教师在进行完形填空教学时,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归纳总结常见的逻辑关系词,熟悉各种类型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基于完形填空中出现的逻辑关系词,教师要引导学生甄别、分析、推断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进行这类训练时,教师可以先给出不带选项的句子或者段落,先让学生通读一遍,勾画出逻辑关系词,根据逻辑关系词所代表的逻辑关系,猜测可能的答案。除让学生根据逻辑词猜测答案,也可以根据句意推断合适的逻辑关系词。

第一类逻辑关系:转折,让步,对比

这类逻辑关系的本质是前后内容不一致。常用的逻辑关系词有:however,but,yet,while,nonetheless,nevertheless,on the contrary,by contrast,unlike,compared with,even,although等。另外,这类逻辑关系词还包括hardly,seldom,(un)fortunately,anyway,anyhow,等等。

比如,2019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第44题,He had 43(tried)to coax(哄)the dog to him.But,frightened,it had 44.(正确选项:D.run off)

教师先让学生快速地阅读给出的句子,了解句意,并且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勾画出此句的逻辑关系词——but,然后引导学生猜测44题的答案。由于“but”表示的是反向关系,“but”前所述的内容是“他在尽力哄那只狗”,因此“but”后面的内容应该与作者哄狗的初衷相反。学生此时不难甄别出与选项“run off”意思相近的单词和短语。

第二类逻辑关系:并列,递进,列举

这类逻辑关系的本质是前后内容一致。此类逻辑关系的标志词有表并列的and,or,also,too等;表示递进的furthermore,moreover,in addition,not only...but also,more importantly等;表示列举的firstly,at first,secondly,then,including,conclusion,summary,again,once more,still(仍然,用于肯定句),等等。

例如,2018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第59题,I still can’t believe what a 59 it was.(A.coincidence B.change C.pity D.pain正确选项A.coincidence)

学生通读全文后,了解到文中父子相认的巧合性。“still”在肯定句中表示“仍然”,指示并列的逻辑关系,因此前后内容应该一致。学生对比四个选项,很容易甄别出A选项与前文内容相符。

第三类逻辑关系:原因,结果,目的

这类逻辑关系的本质是因果。表示原因的逻辑关系词,除了常用的because,还有as,for,since,considering,now that,due to,owing to,thanks to,after all等。表示结果的逻辑关系词,常用的有so,therefore,hence,thus,consequently,as a result等。表示目的的逻辑关键词有so that,in order to,in case,to,so as to,等等。

Back home,Ehlers was troubled by that 45(lost)dog.So,four days later,he called his friend Greg,and the two drove 46.(选自:2019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

46.A.home B.past C.back D.on

教师在分析这句话时,要注意“so”表示的逻辑关系。“so”前面的句子是后面句子的原因,后面的句子是前面句子的结果。因为回到家,Elhers被那只丢失的狗所困扰。所以,四天后,他叫上他的朋友Greg,两个人又驱车“返回(back)”。

第四类逻辑关系:时间

表示时间关系的逻辑词很多,常见的有after,before,during,later,since(自从),while,when,from now on,so far,等等。

Two weeks earlier,my son,Ben,had got in touch,he’d moved to England with his mum when he was three and it had been 13 years since I’d 41 seen him.(选自:2018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

41.A.also B.often C.even D.last

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选项,A选项also表示并列关系;C选项even(甚至)表示对比关系;B选项often表示频率;D选项last表示的时间关系。根据句子的时间逻辑关系可知,儿子在三岁的时候离开,到现在已经13年了。由此可以暗示出是“上一次”见面。

The instructors called for an ambulance.55,after a brief stay in hospital,Ben was well enough to be allowed to 56 and later the family met up for dinner.(选自:2018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

img

根据时间关系词later,“过后,一家人聚在一起用餐”,在“later”之前,作者的“儿子”肯定要先出院,因此56题应该选D leave。又根据时间关系词after,“在短暂住院过后,Ben身体足够好……”因此55题选A.Fortunately.另外,此题还可以根据空前“呼叫救护车”和空后“出院”的转折关系得出答案,因为fortunately是转折关系的逻辑标志词。

第五类逻辑关系:条件

unless,otherwise,when,in case of,as long as,so long as,supposing,if,only if等都是表示条件的逻辑关系词。

“If it had been my dog,I’d hope that somebody would be 60 to go that extra mile.(选自:2019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逻辑关系词if表示条件,教师在分析这句话时,可以让学生假设:如果这只走丢的狗是自己的,会希望别人怎么做?经过这样的假设,学生很容易得出答案“如果它是我的狗,我希望一些人会愿意(willing)付出努力去帮助它”。

教师在完型教学时,各种逻辑关系词的归纳和总结为引导学生进行逻辑分析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分析逻辑关系词,不仅能够理清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快速地选出合适的选项,而且逻辑思维能力也得到训练。除此之外,逻辑关系词的运用也能使书面表达具有逻辑性、一致性、连贯性。

3.4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可以提出具有辩论性、开放性问题,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析讨论,发表观点,还可以在班级举行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比如,2019年全国卷Ⅱ完形填空,教师可以在黑板上写下问题:如果你遇到一只走丢的狗,你会帮助它寻找主人吗?通过这种方式,学生能够学会正确地评价各种观点,提高自己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4.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指学生积极运用和主动调适英语学习策略,拓宽英语学习渠道,努力提升英语学习效率的意识和能力。其中,“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前提条件。O’Malley和Chamot认为学习策略训练可以提高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性和主动性(O'Malley&Chamot,1990)。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的语言学习策略训练,提高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的语言学习策略意识,促进完形理解能力,使学生在学习上能够可持续发展。完形填空训练的学习策略包含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策略等方面要素。

4.1 情感策略

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容易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在平时的完形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疏导。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在做题时保持平和的心态,克服畏惧心理,树立信心;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完形填空的结果,不要骄傲,也不要气馁。为帮助学生在做完形填空时运用情感策略,教师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4.1.1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是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创新思维和主动思考能力被扼杀。在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要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教师在讲解完形填空时,学生可以先进行小组讨论,对比答案,发表不同的观点。然后,教师给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并且鼓励学生质疑答案,尊重学生的创造性。

4.1.2 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学生的成就感能够发挥激励作用。教师在选题时不要一味地选择“难题”“怪题”“偏题”,而是选择由易到难、由浅及深的难易梯度明显,上下文联系紧密的完形阅读文章,让学生在做题时能够获得相应的成就感,增强信心。其次,在订正答案、评讲试题时,教师对于学生好的做题习惯和思维习惯要积极强化,要有意识地营造使每一个学生不断取得成功的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与成功的良性循环中不断进步。

4.2 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主要用在完形阅读过程中对输入信息的处理,比如重述、推理、联想等策略。因此,在完形填空训练中,学生要积极利用已有的词汇语法知识、阅读技巧和思维方法,以此获取需要的信息。

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打好词汇语法知识基础,在必要时,学生能够运用定语从句,非谓语等知识分析长难句。在平时的完形填空训练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结构,针对不同的体裁,介绍不同的阅读方法。其次,引导学生根据语境联系上下文进行推断。

4.3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的本质是人们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培养的关键有两方面。

4.3.1 引发学生对思维的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

教师可以通过强调完形填空在高考试卷中所占的分值比重,让学生意识到完形填空的重要性。在意识到其重要性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详细的阶段性目标,精确到每天练习完形填空的数量和时间。

4.3.2 引导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

反思帮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积累经验。反思还可以帮助学生知道自己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如果是语言基础不牢固,那就需要大量记忆词汇;如果是长难句影响了阅读,需要聚焦各大从句和非谓语,攻克长难句;如果是缺乏背景知识,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文化知识,关注中外时事。除了反思错误之外,学生还应该总结成功的经验,并实现经验的迁移,解决完形填空中遇到的相同或者类似问题。

4.3.3 教师还可以通过建立学生完形填空档案来帮助学生进行反思

学生把每次完成的完形填空练习上交给老师,并且附上自己的反思。教师把每位学生的练习材料装进各自的档案袋。每隔一段时间,定时地给学生反馈,指出问题,鼓励进步,分享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问题,使其能够形成自我反思的习惯。

4.4 资源策略

资源策略主要运用于学生课外自主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小组合作自编完形填空练习题。文章可以改编教材课文,也可以是学生阅读过的外文材料,比如英文原著小说,外刊新闻等。每个组的练习题需要配套相应的详细解析。每次做完一套自编题,学生先自行讨论答案,交流想法,提出问题。然后再由“编者”小组成员为大家讲解习题,回答问题。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练习范围,而且提高了课堂的趣味性和学生的参与性。

完形填空是对学生语言学习核心素养的综合考察,教师在教学中要从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语言能力方面,主要帮助学生扫清词汇障碍和克服句法障碍。文化意识方面,教师要多利用多媒体,使学生能够直观体验外国文化。教师还可以与德育结合,利用实践活动,传播优秀文化价值观。此外,教师还应对比中外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思维品质方面,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对文章的猜测、概括和逻辑推断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学习能力方面,教师主要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策略,包括情感策略、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以及资源策略,帮助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完形填空虽是一种考题,但完形填空的教学是一门艺术。新时代的英语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只注重词汇语法的教学,而忽略了学生其他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借助完形填空这一载体,多方位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培育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思维品质,最终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