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探究和案例
1.词汇教学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将词汇教学与语音教学结合起来,是改变传统词汇教学方式单一的首要任务。核心素养中的语言能力是在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看五项技能的基础上用英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的能力。学习单词首先必须让学生熟悉每个单词的发音,使学生具备既能在听力中准确捕捉单词,又能在口语中准确地拼读单词的能力,从而才能在交流中做到用英语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虽然进入高中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英语音标,但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运用音标正确拼读单词,因此在讲解英语单词之前,需要教师重视语音教学,及时发现和掌握学生拼读中遇到的难点,让学生能够准确地拼读每一个单词,为后期词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英语单词不是简单的字母的堆砌,而是有章可循。一定的字母组合,会形成一定的发音,利用字母组合后的读音规则,就可掌握很多词汇的拼写形式。因此利用词的正确读音来记忆单词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比如represent(代表)这个单词,学生感觉读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把它拆分成三个部分,re、pre和sent,分别让学生读熟,然后再整体拼读,这样学生感觉顺口了,而且读熟后,还可以根据读音拼出相应的字母组合,这样单词记忆起来就容易很多。事实上,记忆单词有困难的学生,往往单词的发音都是不准的,所以作为学习单词的第一步,教师一定要重视单词拼读这个环节。
2.借助导学案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词汇
要改变传统词汇教学方式的单一,我们还应重视课前对学生学习新词汇的引导。新课标强调:中学英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有利于学生优化英语学习方式,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探究等积极主动的学习方法,充分发挥自己的学习潜能,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黄文源,2004)。与新课改的实施相对应的,教师在词汇课程的设计中,应加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词汇的环节。所谓导学案,就是教师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而编制的有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流程的学习活动方案。在编写导学案时,应充分发挥集体的优势,由备课组统一集中进行,集思广益,使导学案能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词汇学习。在教师的指引下,学生预先学习并完成导学案的部分内容。针对导学案所反馈出的问题,教师及时纠正以及给学生进行巩固提升。词汇学习的导学案中应包含词汇的构词法、归纳法、同义词、反义词、词语搭配等,通过导学案,学生先对新词汇有个简单的认识和了解,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和积累词汇作了铺垫。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词汇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师进行词汇教学时,课堂不会显得那么沉闷乏味,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素材。具体实例上,比如在学习“re”开头的词时,在导学案中可以通过展示“rebuild,rewrite,reunite,reread”等词,让学生总结构词规律;在学习accuse这个单词时,则可以让学生总结以前学过的单词中,哪些动词和accuse的用法一样,可以用于“…sb of…”这个结构中的,通过提前的预习,学生在课堂上学习时,目标更明确,针对性更强,学习效果更好。
3.立足课堂,增进学生对词汇的理解
要改变传统词汇教学方式的单一性,就应该丰富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加深学生对词汇的接受和理解,从而达到帮助学生触类旁通,理解记忆,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总的来说,词汇学习包括理解、记忆和输出三个部分。一切没有建立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就犹如无根之木,很快就会枯萎。理解是连接记忆和运用的桥梁,没有理解的机械式记忆,注定在输出上会遇到问题。因此,在词汇教学时,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便是帮助学生理解单词的意义和用法,培养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力。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呢?有以下几种可供参考、学习和借鉴的方法:
3.1 直观教学
在英语启蒙学习的阶段,教师往往会利用图片、实物展示、肢体语言、简笔画或小视频等手段来辅助词汇教学,使其课堂具有直观性、形象性、生动性的特点,加深了学生对词汇的感性认知。然而进入中学阶段,教师们的教学任务重,往往没有时间和精力去精心准备这些辅助手段,而且有的教师觉得这些都是花架子,不实用。但事实上,要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词汇,利用直观的手段,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效果往往事半功倍。如果时间有限,推荐大家使用图片这种方式。在必应网站进行搜图,里面有很多高清质量的图片。当教师需要讲解单词时,直接输入该词,切换到国际版,然后点击images就可以看到无数高质量的图片。比如,讲解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五册第四单元Making the news中的journalist这个单词的时候,我在必应上找了新闻记者拿着麦克风的图片,学生就很清楚journalist的意思了。如果我们需要动图,也可以在必应上搜索videos,就有相关的小视频。在这些直观的教学手段的辅助下,学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学生的语言思维得到激发,能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词汇。
3.2 比较教学
人们常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把事物之间有关部分、有关特征加以对比,确定其相同或不同的思维过程。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同音词、同义词和反义词放在一起讲解,分析他们的异同,帮助学生把孤立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掌握易混点。通过比较,使学生对混乱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一个条理化、系统化的知识框架体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音形比较,cite、sight、site,这三个单词读音一样,但是cite是动词“引用”,sight作动词是“看到”,名词“视力、视觉”,而site则是“地点、场所、站点”。词义比较的例子如look、see、notice、observe、stare、glare、glimpse、glance等,这些单词都和“看”有关系,但是表达的侧重点不一样,通过对比这些词汇,学生对这些词汇有了更为清晰的理解,记忆起来也觉得形象而又轻松了。而词义比较的例子就更多了,例如说到“optimistic”(乐观的),那么它的反义词就是“pessimistic”(悲观的)等。
3.3 联想教学
联想是指因某一事物而想起与之有关事物的思想活动,它是暂时神经联系的复活,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心理学认为,联想实际上反映了客观事物间的联系。它在促进人的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刘双勇等,2010)。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英语词汇之间内在的联系,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方式,努力呈现词汇之间的这种联系,让学生展开头脑风暴,力求在学生的脑海中建构起词汇间内在联系的知识框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联想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例以animal为例,我们学过的和动物有关的词汇,第一类动物lion、tiger、wolf、bear、elephant、fox、deer、camel、monkey等,第二类“poultry”(家禽)chicken、cock、hen、duck、goose等,第三类“reptile”(爬行动物)snake、frog、alligator等,通过让学生联想这些词汇,就让他们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而不是孤立地记忆。除了种属的联想,我们还可以对比联想,比如long、short、tall、high、low等,或者方位的对比,如above、below、over、under、on、beneath等。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已学单词的基础上,利用前缀和后缀,以及构词法来展开联想,从而掌握新的单词,比如(1)表示否定意义的前缀“un-”,unlike(不像),unfriendly(不友好的);(2)表示错误意义的前缀“mis-”,misunderstand(误解),misread(误读);(3)名词后缀“-tion”,operation(操作),invention(发明);(4)形容词后缀“-ful”,hopeful(给人以希望的),thankful(感激的);(5)动词后缀“-en”,strengthen(加强),widen(拓宽);(6)副词后缀“-ly”,fortunately(幸运地),truly(真地),等等。教师在讲解词汇时,往往会涉及对词根的讲解,我们也可以通过单词让学生对词根展开联想。例如,(1)词根“audi或audit(听)”,audi+ence(名词后缀),audience就是观众或者听众;audit+orium(名词后缀,表示场所),auditorium就是礼堂;(2)词根“jour(日,一天)”,journal(日记),journalist(记者),adjourn(延期);(3)词根“test(证明,证实)”,testify(见证),protest(抗议),contest(争论),等等。这样,学生就可以在学习中运用词根联想的方法掌握更多的词汇,扩大其词汇量,同时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创新思维的能力。
3.4 情境教学
正如布鲁姆所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情景教学,就是在课堂上设置一些真实性和准真实性的情景来学习和使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引入和创设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和技能,并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徐天英,2017)。
教师通过一定的情景设置,产生带入感,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使学生产生由形象的感知到抽象的思维的顿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有效性。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多种,既可以是讲故事,也可以是唱歌,或者利用临时的场景,让学生对词汇有最真切的感受。比如受新冠病毒疫情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只有在家里上网课。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五册第三单元的surround单词,刚好我讲到这个单词时,我父亲在旁边抽烟,于是我就对学生说“I feel very bad now”,学生问我为什么,我回答到“because my father is smoking and I am surrounded by smoke and the surroundings for me are bad”。学生在网络那端都忍不住对我表达同情,相信他们对surround和surroundings有了更好的理解。再比如decade(十年)这个单词,我给学生说“I hear that you are quite familiar with this song Decade by Eason Chan.Who would like to sing it for us?”结果有个学生立马开口唱起来,关键是他篡改了歌词,把班上的一个同学唱了进去,虽然有点调侃的意味,但是特别有趣,整个课堂都活跃了,而且只要说到“十年”,学生们都能回忆起那首即兴演唱的歌和decade这个单词。
3.5 语境教学
词汇的学习离不开具体的语境。离开语境讲单词无异于缘木求鱼,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我们教师在教授单词时一定要结合相应的语境,而不应作孤立的讲解。在英语中,许多单词存在一词多义的现象,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不同的含义,所以教会学生通过上下文猜测词义并掌握单词的用法显得十分重要。比如cover这个单词,它既可以作名词,表封面,还可以是动词,指走了多远的路,占多大面积、掩护、涵盖和涉及等,我们就需要提供更多的语境,让学生全面了解不同语境下cover的具体意思。
另一方面,英语词汇的产生与发展受到英语国家历史和社会形态的巨大影响,所以,在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尽可能地联系英语文化背景,使学生学会从文化的角度去理解词义,如英语“Love me,love my dog.”中的dog在东西方文化中就存在很大的情感差异。又如bird,在汉文化中,鸟往往是吉祥如意的象征,但在英语的不同语境中,意思差别很大:This movie is for the bird.这句话中表达的是“很无聊”的意思,而“Early bird gets the worm.”中又指勤奋的人。
3.6 发掘学习内涵,培养文化意识
在词汇教学中,需要注重学习内容的内涵发掘,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课上,我们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词汇知识,合理地搜集文化内涵,让学生了解词汇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以及适合的语言环境,从而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文化观,规范学生的语感品质建设。比如说,在讲解人教版高中英语第五册第二单元“The United Kingdom”时,我们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对英语的母国有一个更好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流的意识。那么我们自己首先要弄清楚和英国息息相关的那些词汇,例如kingdom、unite、union、province、Wales、Scotland、Northern Ireland、the Union Jack、Anglo-Saxon、Norman、Viking等,明白这些词汇后面隐含的关于英国的地理、历史和政治知识,使学生对于英国这个国家有正确的认识。我们也可以鼓励学生借助相关的辅助工具,如英语词典或者百度去搜集和这些词汇相关的文化知识,从而夯实他们的文化基础。同时,我们也可以引导学生就单词的形态、词组进行拓展和延伸,从而实现文化内涵的有效拓展,也能够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为学生形成良好的学科素养奠定基础的词汇支撑。
4.培养学生的语言产出意识,调动其语言运用的主动性
传统词汇教学重记忆,轻运用。但词汇学习的最终目的不是储存,而是为了运用。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后,我们就要鼓励学生积极运用这些词汇,培养他们的输出意识。事实表明,学过的单词,不运用出来,很快就会遗忘,只有通过反复的操练,才会掌握得更加牢固,才会成为实际运用的语言材料。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给学生创造“输出”词汇的环境,为学生表达“输出”提供机会。
为了培养学生的产出意识,我们可运用以下方法和手段:
4.1 组词造句,连词成段
写是词汇应用的体现方式,给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语言提供了输出的平台,学生可以在写的过程中不断地纠正、感悟,最终实现语言能力的提升。这里的写指例句创造,编写情景对话剧本和短故事等形式;学指英语词汇的学习以及相应能力的提高。词汇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会让学生“造句”,直接给出一个汉语句子,让学生说出或写出对应的英语句子,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方法。造句一定要有创造的过程在里面,要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过程,而非简单的翻译,教师直接给汉语句子的做法久而久之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将学生的思维固化在一个框架之内,当学生再次面临真正的造句任务时,会在脑中问到“句子在哪里”这样低层次思维的问题。当然,造句并非一个简单的任务,教师的引导作用就在于此,当学生没有思路的时候教师要进行高品质的引领。比如attract(吸引)这个单词让学生造句,可能学生造出来的就是简单的主谓宾结构,例如“His speech attracted me.”我们可以来个例句“When the teacher came in,she tried to attract the attention of the students”,让学生进行模仿。对于学生中那些有创造力的,跳脱常规思维的句子,教师要及时进行表扬,这样鼓励学生更加积极地思考。除了造句以外,我们还可以划定一些词汇让学生创造故事、编写情景剧等,这些都是更高层次的选择,将词汇以段落的形式输出能够更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巩固所学知识和提升学习能力。不能忽视的是,写后尤其要注重修改以及个人反思,它是构建知识的一个必要过程,同时能够帮助学生们提升思辨意识,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2 活动设境参与交际
交际运用是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之一。由于实际条件所限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并不多。这需要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多创设一些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方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英语演讲、英文朗读、情景对话等,鼓励学生多进行所学词汇的“输出”。教师应立足课堂,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尝试新奇事物的愉悦感,这种心理体验对词汇学习主动性的形成起着积极的正面的作用。例如我们学习了袁隆平那篇课文,可以布置学生写袁老的事迹介绍,或者开展我们可以从袁老身上学习什么的演讲,甚至可以开一场新闻发布会,让一个学生来扮演袁老,其他同学现场采访的方式,让学生们在真实的场景中,进行知识的再现,这样我们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学生良好的英语产出意识和“输出”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形成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积极鼓励和引导,同时学生积极配合,长期坚持,形成习惯和心理定势,必然会对学生学习、拓展词汇和运用词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5.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策略,提高记忆效率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记忆单词的过程是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调动的感觉器官越多、识记方法越全面,记忆的效果就越好。教师要充分发挥引路人的作用,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加强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通过科学有效的记忆方法,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5.1 拆分记忆
很多英语单词比较长,我们可以把长的单词进行拆分,然后把拆分后的部分转换成拼音或者形象的东西进行速记。比如campus(校园),我们可以将该词分解成camp和us,然后记忆成学生军训的营地(camp),设在我们(us)的校园里(campus);再比如bargain(讨价还价;廉价货)这个单词,可以分解成bar和gain两个组合,记忆成在酒吧(bar)里讨价还价,获得(gain)廉价货(bargain)。
5.2 联想记忆
和成人相比,中学生拥有着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中学生的这一优势,因势利导地开展联想教学。在词义理解的基础上,教师可顺势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把孤立的词汇融入到有关联的群体中。对于有联系的词汇,应积极引导学生创设联想。例如学到evident(显而易见的),就让学生联想记忆它的同义词:clear、obvious和apparent。而对于那些没有联系或一时难以发生联想的单词,可以引导学生创造联想,进行记忆,如学到bay时,可让学生联想到gay、hay,脑中闪现快乐的(gay)海湾(bay)没有干草(hay)。创造联想可以让学生把一个个孤立的单词串联起来,记忆起来更加有趣味,学习也变得不那么枯燥了。
5.3 构词法记忆
打开英语词汇宝库的第一把钥匙是词根,其他单词都是在它基础上派生、合成或者转化而来的。派生法构成的单词往往通过添加前缀,改变词义;而通过添加后缀,改变词性。让学生快速增加词汇量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掌握词根和词缀。例如,autobiography(自传),可以把它分为auto(自己)+bio(生命)+graph(写)+y(后缀),这样就容易记住了。
5.4 重复记忆
学习单词,有遗忘是非常正常的。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研究发现了遗忘曲线,描述了大脑对新事物遗忘的规律。人们在学习新知识后,遗忘就立即开始,遗忘的速度呈现前快后慢的趋势。如果如不抓紧时间复习,所学的东西在一天以后,还能记住的就只有原来的25%。所以及时复习至关重要。这就意味着,学习的单词,当天一定要进行复习,间隔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16个小时,到了第二天再复习一遍,隔三四天应再复习一遍。之后,等过一周,再进行复习。这样记忆,感觉费时费力,但由于遵循了遗忘规律,所以记忆的效果更好,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如果长时间没有用到该单词,没有强化练习和巩固,就会产生生疏的感觉。因此,我们要组织学生经常复习。复习的手段可以多样化,朗读、背诵、游戏、竞赛等交替进行,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巩固对学过单词的记忆。
6.指导学生利用多种科技手段提升词汇学习
新课标指出“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重视现代信息技术背景下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的变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的深度融合”。课堂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外语词汇的习得,仅靠课堂上的40分钟远远不够,还必须辅助有课后的复习和课下的积累。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人工智能等交互学习手段日益助力于我们传统的英语教学,智能化的教学平台为老师注入了新的教学能量,智能手机和平板也成为教学的辅助设备。如百词斩、口语100平台等都是不错的智能教学平台,微信和QQ也是不错的选择,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社交平台,把有用的信息和学习的相关内容发到微信或QQ群,让学生课后共享学习。例如这次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们英语教育者既是挑战也是一个全面“触电”的过程,网课怎样吸引学生,让学生真正地学到东西,这既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也是我们充分利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的一个很好的尝试。
7.着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成功的中学英语教学离不开教与学的密切配合,在这个协作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引领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的效果如何直接体现教师教学的成果的高低。中学英语词汇的学习,不是单纯课堂讲授那么简单的事情,它贯穿于听、说、读、写全过程。这整个过程不能离开学生这一主体的积极参与,否则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成果就成为空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除了课堂上、课本上下功夫,开展“拓展教学”也至关重要。例如组织学生阅读课文、英文名著、英语报刊杂志和观看英语电影电视等,多渠道、多层次地锻炼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要给予及时的指导。这样,既开阔了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又营造了学生自觉学习,主动专研问题的良好学习氛围。课外的拓展,不仅让学生和英语进行亲密地接触,认识了更多的词汇,而且对词汇的含义、用法都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极大地促进了由教学环节向学用环节的转化,真正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综上所述,在英语核心素养的引导下,中学英语词汇教学应着力于改变以往传统的模式,应通过对学生课前、课中和课后的不同阶段施以不同的教法和学法的指导,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全面拓展自己的文化意识,从而最终实现提高语言能力的教学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