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引导下的英语听说教学策略探究和案例
英语听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英语听说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指出,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英语新课标指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当前,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听说课既是重要的课型构成,也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教师如何在听说教学中做到既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但在部分英语教师眼中,听说课就是按照课本流程走一遍,记住语言点(language points),甚至考点即可,教会学生语言点就是每节课的终极目标,没有意识到英语听说课教学的目标是多元的。
本章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理念,思考和探讨了高中英语听说教学,旨在提高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跨文化意识和思想品质,让学生感知英语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助力教学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科教学质量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双提升。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仅能够掌握简单的听说能力,满足学习需求,无法用英语和外界进行有效沟通,而且一直以来,受我国应试教育影响,高中英语老师在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更侧重于应试以及答题能力提升,不仅与当下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相违背,更导致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受阻,培养出的是大量英语答题机器,并不是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综合性人才,对此,教师应该及时做出调整,转变教学观念,明确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即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和文化意识四个方面,教师应该有计划、有目标地完成英语听说教学提升。
1.高中英语课程核心素养的内涵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这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完整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符合了“立德树人”的新课程改革目标,对教学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核心素养的四大维度是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高效实施的关键,四大维度的实现在一定程度上将直接影响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效率。如何确保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四大维度得以实现,以科学指引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促进英语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呢?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语言能力”是指以听、说、读、写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一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与内容密不可分,而内容又离不开话题,话题又与具体语言情境相互交融。因此,要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就要多途径创设课堂情境,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了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课文的短语变成对话,分小组表演,学以致用。除此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只有不断创设运用语言的具体情境,引出更多的“话题”,才能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和兴趣,使其在不断的训练中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高中听说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合理的教学内容
部分教师没有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学生听说能力及应用的素养有待提高。在传统教学中一部分教师并没有合理地构建教学内容,没有完全激发出学生的听说动机,教学效率不高,并没有使学生们感到英语听说课堂生动、有趣、活泼、温馨。
2.2 缺乏良好的教学情境
教师在创设听说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方面还需努力。目前,在英语听说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自主表达、思维发展、跨文化意识、自学探究等方面的能力欠佳,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有待提升。
2.3 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部分教师并没有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整个教学环节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技能和参与活动的热情,进而影响了学生的思维由低阶思维稳步向高阶思维发展。
2.4 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师还需合理运用有效教学方法,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英语教师应不断思考并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也适合所教学生的听说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也不断激发学生英语听力和口语的兴趣和潜力,最大化提升教学效果。
3.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策略
在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能够通过教学实践,安排恰当的教学内容,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策略,提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的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展开。
3.1 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及应用的素养
合理构建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及应用的素养在听说课中要以话题为主线,通过“信息输入→记忆理解→自主分析与评价→创新与应用”的基本教学思维模式,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中。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单元话题的教学,让学生能够表达和听懂相关的话题内容,在课堂活动中学会用英语表达以提高表达和理解的能力,同时在活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发展。
3.1.1 精挑细选听说语篇材料,为学生学习助力
在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优质的语篇材料可以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力,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对此,教师除了使用教材自带的语篇材料外,还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针对性地做一些补充,并设置一些任务加深学生对语篇材料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为此,在选择语篇材料时,除了带领学生听教材提供的语篇录音外,还应从网络中搜索与教材相关的优质语篇材料,并结合这些语篇材料,让学生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这样的教学方式可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听说训练,从而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听、说是语言技能,听说活动实质上属于发展语言技能的活动,但听说的基础是语篇(鲁子问,2017)。语篇是表达意义的最小单位,包括口头语篇和书面语篇,是人们运用语言的常见形式。语言学习不应以孤立的单词或句子为单位,而应以语篇为单位进行。对教材文本作语篇分析,既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又有助于挖掘表达某些重要内容的关键语言特征(徐浩,2017)。引导学生分析语篇,把握语篇知识,开展基于语篇知识的听说训练,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鲁子问,2017)。
在高中英语的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精选教材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运用大量有效的、有趣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听说课上,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改编,锻炼学生的听说和思维能力。课堂上让学生在理解听力文本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创造性想象,能有效促进学生迅速内化语言,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Using Language板块包含Reading and Listening和Speaking and Writing两部分,被部分老师视为听说课。于是,有的教师在教学前半段上听力,后半段练口语,如此按部就班地“走完”整个教学流程,把听力教学变成了孤立的“听录音、做练习、对答案”的听力测试,口语活动变成“听一听、读一读、写一写”的机械训练。这样的听说课只有形式,没有内涵,教学内容枯燥无味,学生学习效率低下。
高中阶段是英语学习的重要阶段,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程教学目标由以前单一的知识掌握,逐渐转变为知识、核心素养、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听说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敢于用英语进行交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仅能够掌握简单的听说能力,满足学习需求,无法用英语和外界进行有效沟通。在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引导下,高中英语教师需注重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与实践。
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时刻牢记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话题为主线。同时,结合高考听力考试具体要求,英语教师需通过信息输入、记忆理解、自主分析与评价、创新与应用的基本教学思维模式,将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贯彻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单元话题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话题,在听懂话题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表达出与话题相关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3.1.2 合理运用试听资源,开阔视野
找出与听学相关的背景资料,让学生在相应或者相关的素材中主动聆听,使课堂教学资源更加丰富多彩。渗透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英语听说课堂能够激发学生的听说动机,促进学生广泛、自主参与,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通过延伸试听资源,学生便于在积淀一定语言文化知识的基础上主动与自身的知识积累相融合,从而获得更多的感思体验。在素材的选取上,应该做到精挑细选,让学生能够根据相应的内容主动拓展延伸。多给学生试听的机会,利用晨读、课堂等时间主动播放相关的资料,让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听学。通过相关背景资料的输入,学生有更多尝试和运用的机会,在相互交流探讨的过程中获得感知方法。
3.2 创设听说教学情境,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与文化素养
3.2.1 开展真实的听说训练,提升学生的英语听说学习能力
学生学习英语课程,除了学习英语基础理论知识,还需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挖掘出英语语言中蕴含的文化习俗。因此,教师需要高度认识到学生文化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让学生有机会开展真实的听说训练。
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把握英语听说教与学具体情况,巧构英语听说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在感知、听说过程中激发对英语听说课程的兴趣,不断提升其英语听说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是指以听、说、读、写的方式理解和表达意义的一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语言与内容密不可分,而内容又离不开话题,话题又与具体语言情境相互交融。因此,要提升学生“语言能力”,教师就要多途径创设课堂情境,锻炼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听说课在训练这几个技能方面较其他课型有相对较高的优势。在语言学习中,听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如果听的量不够,说也难以跟上。语言学习脱离了听与说就难以达成目标。
新课标强调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提倡学生体验参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语的听说课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接触到真实、地道的英语,教学内容应生活化。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景和氛围,让学生在这些贴近生活的情境中勇于张开嘴巴说英语、用英语,真正实现英语是用来交际的有效目的。比如,在创设有效情境,增强文化理解方面,教师可以这样做,在课前播放课件之后,教师设计了用微视频导课这样的环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中播放一个视频,有效开发和运用课程资源。利用与目标语言相关的视频,和学生一起互动表演,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和热身环节合并起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意在创造一个用英语思维的环境,在创设的英语氛围中,增强学生对文化内涵的理解,培养跨文化意识。
图片展示是呈现新知识最简单有效的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观看图片,能更直观地理解新单词的含义,为学习做好铺垫。比如运用本班师生运动会照片,吸引学生眼球,活跃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实现知识课堂向生活世界的回归。使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并突破难点。在对话中,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师生主题交流中,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调整学习策略,建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笔者一直坚持让全班学生轮流做Presentation,相当于课前热身,能很好地渲染课堂气氛。最初,同学们以收集和分享英语格言及谚语为主,展示分享后,其他同学翻译,最佳翻译者获得奖励。像All rivers run into the sea(海纳百川),A snow year,a rich year(瑞雪兆丰年),A year’s plan starts with spring(一年之计在于春)等通俗易懂的谚语,非常适合高一学生。之后以英语绘本和小故事为主,如大家耳熟能详的“A Boy Who Cried for Wolf”等,后来有学生给大家带来诸如“A White Elephant”等。创设听说环境,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听者要有心,方能知其意。创设主动听说的环境,让学生在接受熏陶的过程中自然感受和主动接纳,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听学环境的输入,学生带着新鲜感和好奇心主动融入课堂。按照课程教学内容要求,通过播放录音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听的机会和环境,使得学生获得更多参与学习的机会。如在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中的The Story of Atalanta教学中,笔者通过播放录音的形式,让学生在试听有关素材的基础上找到相应的学习内容。同时,建议学生就What do you listen from the tape?主动找出相应的内容,让他们能够尝试通过听的方式来优化学习内容和方法。
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学生运用所学语言围绕话题开展活动,展开分析,并解决问题,以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语用能力得到发展。在英语听说教学中,英语教师需要时刻牢记教学活动的开展,需以话题为主线。同时,结合高考听力考试具体要求,英语教师需通过信息输入、记忆理解、自主分析与评价、创新与应用的基本教学思维模式,将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贯穿到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单元话题教学,让学生结合具体话题,在听懂话题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表达出与话题相关的内容,以此促进学生听说能力的发展。
3.2.2 深挖英语听说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文化意识是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培养目标之一。教师要立足于核心素养,在深挖英语听说文本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并丰富教学内容,让学生在理解文本知识点的过程中把握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元素,从而开阔其语言学习视野,强化其文化知识,提升其文学修养,高质量地完成英语文本的教学。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角色表演,使其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深刻感知英语文化,在拓宽英语知识层面的同时提升英语听说能力、跨文化能力等,从而提升核心素养视角下英语听说教学的整体层次。
教师在听说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内容,引导学生提升文化意识。传统英语听说教学过程中,英语老师忽视了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大部分英语老师教学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却忽略了学生成长阶段的德育教育,都说教书先育人,只有学生成为道德素养较高的人,才能成为对社会和对国家建设有益的人。英语听说内容中包含了德育内容,教师可以借助听说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引导学生从听说内容以及文中人物身上学习积极向上的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比如,在教学“The Olympic Games”时,教师在听说教学过程中除了让学生知道奥林匹克的一些比赛项目,更应该就奥林匹克的来历,蕴含的和平、自由、公平、公正的精神,让学生真正体会拼搏、坚持不懈等奥林匹克精神,鼓励学生学习奥林匹克精神,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学会坚强、不气馁、勇往直前。同时,还应该就我国举办2008年奥运会的历史进行讲解,让学生充满爱国之心,以国为荣,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师应该充分认识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研读课本,从课本中挖掘德育内容,通过教学渗透,引导学生不断提升文化意识,最终提升英语综合能力。
教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语言的本质在于传递文化,语言是文化忠实的记录者和呈现者。从根本上来说,高中英语语言的学习过程就是教师传递文化,学生吸纳和理解文化的过程。文化意识的养成不仅需要学生理解中外文化的独特性,而且需要学生对优秀文化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教师要强化高中英语文化教学,增强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王蔷,2015)。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文化环境塑造,尽可能多地呈现一些关于英语文化的内容,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
3.3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思维品质
传统的高中英语“填鸭式”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以及大量的题海战,让学生逐渐丧失英语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过程,而是一味死记硬背,忽视了新时期核心素养中提升思维品质的目标。对此,教师在听说教学中,应该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活动围绕学生展开,教学过程中多以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活跃学生的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一步步形成自主学习、思考的思维品质,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形成批判性思维,学会辩证看待问题。
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和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密切相连,而高中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在良好的听说教学基础之上。教师要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深入思考并优化创新思路,实现高效的英语听说教学,促使学生在发展听说能力中科学地培养英语核心素养,落实新课标下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习能力既是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推动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点。
听是语言输入的基础,说是语言输出的难点,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和活动设计引导学生分析听力篇章中的文化现象、语言表达方式,通过说话者的语气判断说话者的意图和情感,通过模仿听力语篇中的表达方式,加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听说课可以通过问答、口语交流让师生之间的情感得到交流、分享;可以通过设定话题让学生进行口头表述,建立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可以通过教学听力的微技能和口语策略,使学生掌握英语学习的策略。
3.4 合理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3.4.1 模拟跟读引导,提供相应指导策略
建议学生通过跟读的方式进行模拟学习,能使得学生有更为丰富的感知体验。学生通过跟读,不仅能规范自己的朗读节奏、语速、语调等,还能够在充分了解素材表达内容的基础上体味其中的关键点。按照跟读的目标,建议学生在自主阅读感知的基础上,主动找出自身的问题,有针对性地跟着朗读。依据听力素材的不同内容,多引导学生从相应的资料中筛选摘录听的核心,引导他们在紧扣中心的基础上深化理解感悟。多给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策略,比如关注重读、停顿等地方,引导学生能够多留心其中的表达内容;多关注一些信号词,比如表示数量、转折、否定、时间等词汇,让学生能够结合上下文主动跟读,并找出相应的方法。
3.4.2 注重课外听说拓展,锻炼听说能力
在以核心素养为背景的高中英语听说教学中,教师还需要明确英语知识来源于生活的广阔天地,切记不可将学生局限于教材课本之中,只有不断地向课外做出拓展,学生的英语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效,核心素养才能从本质上得到提升。例如,电影配音是一种可行的课外拓展方式,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电影配音大赛,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喜欢的经典英文电影进行录音,这样的课外拓展方式,不仅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同时还可以了解西方文化,是提升学生听说能力的可行方式。或者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歌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报名参赛,通过课外拓展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歌曲吟唱的过程中锻炼了听说能力。
3.4.3 鼓励创造性的想象,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材是教学知识与内容的主要载体。一堂真正有效的课堂教学,关键在于教材的活用,教师通过深挖教材内容,基于学生完全理解文本内容的背景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想象,学生在创造性想象的同时,可以有效内化文本内容,并在提高个人语言能力的同时,有效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学生在创造性想象时,教师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避免不着边际地偏离主题,否则不仅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学习习惯。
3.4.4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思维品质
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现代教育技术是现代化科学技术在实际教学中的运用,以多种手段,形象、生动、直观地创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教学、学习环境,让学生在愉悦、自由的气氛中接受知识,从而爱学、乐学,进而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会“用英语做事情”。英语的学习应该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素养,培养学习的能力。“任务型教学”以任务组织教学,提倡“以人为本”,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通过语言的交际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驱动学生思考,在完成任务中学习。学生通过探讨如何完成任务,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了思维品质,提升了学习能力。
4.反思与展望
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英语教师应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依据,坚持外语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重视听说课教学,设计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用英语做事情”的过程中获得语言知识、发展语言运用能力,通过体验、参与、实践、探究和合作等方式感悟、发现并总结语言规律,有效地学习语言知识,培养语言学习的策略和能力。教师更应该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学生已有经验知识为基础,创设适合学生的课堂活动,增加语言与生活相结合的内容,创设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英语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赋予知识课堂积极的社会意义和教育意义,培养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笔者愿意在教学改革的道路上继续探索,为我国高中英语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