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最本真之物

寻找最本真之物

思想道德在滑坡的说法也许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因为我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思想道德就已经陷入失魂落魄的境地?即使封锁了网吧、净化了电视,我们的成人世界是不是真的提供给孩子们一个洁净的成长空间?在这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是不是依然有最本真、最本质的东西,没有人敢提及?

读古今中外大教育家的著作,虽然叙写各异,但著作中始终萦绕的,是教育的宗教性,或者说宗教情怀。无论是信仰共产主义理想的苏霍姆林斯基,还是中国基督徒晏阳初,或者是同时又是数学家、哲学家的怀特海,他们无一不在自己的思想与行动之中,追求一种超乎日常生活的永恒与神圣。思想道德建设,是否确实有一个可以让孩子们信托的魂?是否足以让下次灾难来临之际,留下的除了痛苦还有作为中国人的尊严?是否足以让孩子(以及他们成人之后)面对一切诱惑,还有一种魂的力量让他们心存敬畏?

其实我们本该注目的,是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问题;而整个社会的思想道德问题又远比人们想象的要复杂,它是一个更大系统中的一个子问题,与其他的问题盘根错节,难以清理。比如腐败问题其实主要还是法治的问题,既然“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们凭什么可以把不受限制的权力放到一个个凡夫俗子的手中?而法治松散导致的腐败问题,反过来又削弱了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性。这样说,无非是提醒大家:既然我们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不能不追究原因背后的原因,从根源上来考察问题;既然我们已经着手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就不能不深思,我们真的已经给予孩子最本真的“思想道德之魂”了吗?既然我们期望从孩子生命的源头就保持水源的洁净,我们是不是还应该确保它沿途汇入的水流,也理应是没有受过太严重的污染?

渐渐地又把话题说得太大了,于是回过来,我们不妨拷问一下日常的德育,我们能不能从这件可以做到也必须做到的小事入手,来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决不逼迫孩子说出一句言不由衷的空话、假话、套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