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新时代的网络道德教育

网络道德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因特网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使中国人的社会存在方式大大地扩展与延伸,中国也开始步入一个网络在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时代。中国青年在享受着这顿“世界大餐”的美味时,也不可避免地碰到了前所未有的道德难题。某些负面的、消极的道德影响甚至严重的道德失范行为引起了社会对构筑网络道德观念体系的关注。

它给道德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传统的道德教育如何去适应并满足网络社会对道德教育的新需求,并形成网络时代新的道德观念体系?面对这个挑战,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去思考、探索、行动,绝不能够视而不见,自行其是;也不能被动防御,疲于应对;而应该主动出击,在这个全新的网络空间中去占领阵地,开辟一条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之路。

一、大力发展研究,构建出符合网络环境下的网络道德观念体系,教育在前、预防为主

网络道德体系是人们对网络社会条件下的道德理论、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认识和掌握。由于网络是一个新生事物,简单地用既有社会道德去代替网络社会道德是不可想象的,但抛弃既有社会道德去构筑网络社会道德也是不可能的。网络社会的道德体系也只有在既有社会道德的基础上才可能建立起来。

构建新的网络道德观念体系应该坚持以下原则:首先应该反映出网络时代特殊的道德要求;其次,要反映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再次,要从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体系中吸收营养,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要以开放的心态吸引西方可资借鉴的道德观念。

在网络道德观念体系中尤为紧迫,尤其应该重视的是网络规范的研究、制订与教育。

首先,应该加强网络社会公德规范的教育,要求各个网络主体都必须遵从,比如在媒体上进行网络社会公德的宣传、在学校开设网络社会公德教育课程、网络主体在加入网络前必须接受网络管理机构的网络公德培训并宣誓确认等等;其次,在今后可能从事网络职业工作的高校学生的专业教育中,应该增加网络从业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使其明确这个职业领域特殊的道德要求;第三,在网络行业协会中,社会还应通过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要求网络行业协会确立自己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把行业职业道德规范作为行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主动占领网络道德教育的空间,借助于网络的广泛影响力,以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影响青年人

网络给道德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阵地。如果我们主动占领网络教育的空间,我们的主体思想道德观念在青年人接受的网络信息中占据较大的比重,青年人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反动、色情、暴力和种族歧视等信息垃圾的入侵,我们就有可能对青年人的思想道德观念加以影响。比如在网络中开设栏目宣传我们社会的主体思想道德价值观念信息,形式可以活泼多样,在“德育教室”中开设德育讲座,在“与圣人同行”中引导阅读中华传统道德经典,在“德育调查”中就青年人最为关心的时事政治、社会问题进行调查,在“心理指导”中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在“成长与发展”中对大学生的人生选择提供帮助等等。

三、借助于丰富多彩的道德教育方法,依靠多种多样的网络载体,全方位地进行道德教育,道德教育者要力求成为网络德育专家

随着网络社会的日益发展和渐趋成熟,道德教育可以借助于多种多样的文化、艺术、体育甚至游戏等多种网络载体,来宣传我国社会的主体网络道德观念。道德教育工作者要敢于面对全球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和网络世界对青年人影响越来越大的客观事实,因势利导,争取政府支持,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在经济建设、文化教育、科学技术领域的重大成果都是极其宝贵的信息资源,开发这些信息资源,并通过网络把它传播到世界各地,不仅扩大了中华民族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反动、色情、暴力、犯罪等信息的入侵。大力开发中文界面的网络信息资源,在其中传播生动直观的网络德育教育信息,让社会主义道德价值观、中华民族的优秀道德和网络时代生长出来的先进道德观念能够通过网络影响青年人。

因特网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影响

近10年来,现代传媒中发展最快的就是国际因特网(Internet)。可以说,以因特网为主要标志的全球信息化正在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方面产生巨大影响,它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而受影响最大的便是掌握着先进的科学技术,接受新知识、新信息最快,最具活力和创造力的当代大学生。因此,认真分析因特网对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尤其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影响并研究教育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因特网的迅速发展及其特征。自从1993年9月美国政府提出实施“国家信息基础”计划(NII)以来,全球化互联网运动蓬勃兴起。目前全球因特网用户以每年160%的增长速度发展,每天有6.7万人加入因特网,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中国。

就现阶段来讲,因特网已表现出以下四方面的特征:传递速度非常迅速;传播的信息密度大、覆盖面广;传播的内容量大、庞杂;传播效率极高。

因特网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因特网在拓展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空间方面至少有以下积极意义:丰富多彩的信息资源,能极大地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资源。网络信息尤其是BBS(即可以隐名不隐名地与网上其他人交谈)将成为随时把握师生思想动态和热点的晴雨表。网络文化是高校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一种新载体。

因特网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负面影响。从目前看,因特网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西方的思想渗透和文化侵蚀进一步加剧,这给思想道德教育的客观环境增加了新的更大的压力。大学生利用网络形成的违法和不道德行为将日趋增多,加之我们缺乏积极进取、针对性强和行之有效的工作手段,致使一些地区的思想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形如槁木。大学生的各类社会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身心的健康成长面临新的困惑,导致思想道德教育的任务进一步加重。

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对策。要利用好因特网这一现代重要传媒,就必须扬长抑短,致力于建设一个网络思想教育系统。网络思想教育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它既需要正确的观念指导和领导的高度重视,又需要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支持与配合。目前,我们应着力完成以下四项任务:培养网络思想教育工作者,是网络思想教育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思想道德教育计算机网络体系,是网络思想教育建设的主要任务。进一步加强优秀民族文化教育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抓紧国内重点新闻和教育网站的建设,是网络思想教育建设的关键任务。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研究,是网络思想教育的主导任务。

信息网络环境下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信息网络的发展和普及,对学生获取知识,学习生活及思想观念方面已产生并将继续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强调:要重视和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技术,使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要使广大师生在享受网络提供的丰富、便捷的信息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提高抑制错误思潮和不道德行为的能力。以上谈话为学校搞好网络文明建设,推进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因此,清晰地分析面对信息网络的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思考如何在信息网络传播环境下播种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心。

一、信息网络发展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的机遇

互联网具有全球性、开放性、交互性、即时性、综合性等特点,给我们的思想德育工作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提高了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效率。首先,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信息得以开放,可以传播国家的大政方针,先进人物的事迹。这是一个主动接受“灌输”的过程。其次,网络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的特点,学生可以同时与多种政治教育信息保持快速互动,可以提高思想道德互动的频率,从而提高政治德育的效果。另外,网络信息具有隐蔽性的特点,可以缩小人际交往的心理距离,减少心理防卫。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可以在网上“毫无顾忌”地进行真实心态的交流。这样便于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其进行深层次的引导起到有效的帮助。

(二)宣传思想道德教育的多样化。网络上丰富的共享信息和丰富多彩的信息方式,为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供了充足的可用教育资源。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采取促膝谈心的一对一形式,这种方法虽然能解决一些个人思想问题,但是无法广为传播。或者采取作报告、印材料等形式,但这些手段受场地和时间的制约,其覆盖面也有限。在信息网络环境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使人们多种感觉器官同时感知学习的效果。学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其效果是传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所不能比拟的。

(三)有利于思想道德教育的社会化。网络技术将世界各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有机地联络在一起,使学生能即时获取有价值的信息,丰富了思想道德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并经过比较和选择,将之内化为自己的思想信息和道德准则。另外,每个成员既是思想道德教育的传播者,又是接受者。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化的社会功能,有利于实现个人与社会的有机结合,形成全社会整体式思想道德教育的巨大优势。

二、信息网络发展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毋庸讳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在加强和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也给思想道德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

(一)网络社会问题,导致思想道德教育复杂化。互联网给校园文化以海量、丰富、庞杂甚至混乱的信息和资源,是以往无法比拟的,其中良莠互现,泥沙俱下。事实上,网上除健康的内容外,还有很多不健康的东西。学生在接触了大量不同观点和真假难辨的材料后,思想状况很容易发生波动。网络侵权、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网络沉溺(尤其是网络游戏)、网络孤独等在网络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网络社会问题导致了思想道德教育的复杂化。

(二)信息传输快捷加大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从思想道德教育的覆盖面和影响力看,互联网范围之广,扩展之快,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这大大增加了扩大思想政治教育覆盖面和提高实效性、影响力的困难。另外,在网络社会中,没有一个真正的“政府”式的权威机构来统筹网络信息。只要一些不正确的思想舆论失控,就很容易在很短的时间内大面积的传播,从而影响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加大了思想道德教育的难度。

(三)急需提高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人员的素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迅速,给学习掌握和运用带来了较高的难度,以至出现了技术上的“反哺”现象。这要求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努力加强自身的素质和提高相关专业技能,尤其是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经济和科技优势以互联网为主要阵地和重要载体,加紧对我国施行“西化”、“分化”,进行西方政治和腐朽思想的渗透,给思想道德工作教育带来了更紧急的挑战。

三、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一)加强网络思想道德教育,形成网上信息道德伦理准则。网络环境下的道德在相当的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道德自律,互联网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思想道德问题,如网络犯罪、网络色情等需要建立与之相关的正确的思想道德体系。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网络环境下,如果缺乏清晰的思想政治道德体系,那么很多学生仍会面对多种行为选择,茫然无措。只有借助伦理道德准则为指导,才可能较容易地做出何种行为正确,何种行为错误的道德判断。学生在反复实践外在的伦理准则的过程中,就有可能将这种外在的准则内化为自觉的道德意识。同时,可以加强道德评价,利用新闻媒体和互联网对网络环境信息传播中的不道德现象进行谴责,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如果大家对不良行为群起而攻之,这种不良行为就会逐渐减少。

(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面对网络环境下的思想道德建设的机遇和挑战,应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要以江泽民总书记“以德治国”方略为指引,建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网站、新闻主页,在校园BBS站上建立特色版块,积极宣传主题鲜明的各种活动、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建立思想道德教育的数据库。增加师生对话专栏,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等,使网络成为宣传思想政治的重要阵地;同时综合运用互联网、校园广播电视和校外报刊杂志,以具有浓厚现代气息的高科技手段,生动活泼的形式,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开辟网上“思想道德教育课堂”,传输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和鼓励。另外要以情感沟通促进思想道德教育。由于网络模拟性的特点,网络对学生的交往方式和人际关系容易产生不良影响,使人产生孤独、苦闷、压抑等情感。尤其是现在有少部分同学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能自拔,他们把网络游戏当成逃避和情感寄托的世外桃源。因此,作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应该开展网上心理咨询,对症下药,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向学生提供各方面信息和多种选择方案,让他们在选择中学会独立思考,既加强了思想道德教育,也突出了对学生的引导塑造功能,使学生自觉地选择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三)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学校要建立起网络信息管理的常设机构,制定网络行为准则,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加强对免费个人主页及其链接网页的审查,建立网络和主页的审批制度;电子公告服务信息巡查制度;链接网站和聊天室有害信息检查制度;对网上反动、黄色、不健康的内容进行清理。对学生中存在的思想道德问题要及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做到“防微杜渐”,从而在校园形成一种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建设。新世纪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不懂得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不懂得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就无法对现代学生的思想道德信息进行控制和指导。因此,当代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者必须转变观念,花大力气学习计算机知识、网络信息传播技术.具有熟练地运用网络多媒体开展信息技术教育的能力和素质,研究和探索网络环境下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规律和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游刃有余地在网上与学生交流,才能将自己的政治教育思想充分融到网络文化中去,才能在动态的现代思想道德中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