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给学生父母布置读书作业“家长读书令”起争议
潍坊市奎文区潍州路小学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开展了以“同读书、共提高”为主题的读书活动,学校给家长布置了一定的读书作业。此举确实带动了社会的读书风气,但也引起一些争议:老师的“教育面”是不是太宽了?
潍州路小学校长张则香说,有种说法叫“5+2=0”,学生在校5天的学习被在家过的2天周末冲淡了,有的家庭与学校教育不同步、脱节,甚至背离,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受到的教育。从去年3月份开始,潍州路小学开始探索在教师、家长、学生中开展“同读书、共提高”的读书活动,规定学生每学期要读15首诗,每学期最少还要读5万字以上文章,记1000字以上笔记。家长和教师每学期至少读一本专著,记1万字以上笔记。学校给家长推荐的书目包括《成功家教启示录》、《失误家教警示录》、《少年儿童研究》等23本书。学校管理层认为,如果学生的亲属都读书了,潍州路小学1000名学生等于增加了数千名“教师”。
(齐鲁日报)
重点点击
阅读是一种生活态度
现在家长们对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只要孩子交来令自己满意的成绩单,他们阅读些什么书,家长越来越觉得无关痛痒。
然而,对课外阅读不感兴趣,本身语文表达能力也有欠理想的事实,却反映了我们在语文教育的导向上,教育体系、学校和家庭还是以功利为主的偏差。
换句话说,语文主要是一种为了学习技能、取得高分,以及将来谋生的工具。一般人的观念是“无聊才读书”,没有把书籍报刊视作心智成长、思考能力提升的生活良伴。这在长远来说,对国家的竞争能力和国家受人尊敬的程度会造成影响。
要是阅读能成为人人生活的一部分,并且不分职业、身份、阶层普遍地阅读,社会素质的提升便是一个很自然的结果。
大家知道,瑞典设立的诺贝尔文学奖有百多年传统,每年把世界各种语言里面最优秀的作品翻译为瑞典文以供评审。瑞典人的确是好学的,读书读报,连牛奶瓶上的说明书往往也不放过。瑞典人除了养成上图书馆的习惯外,大多数人都以家中藏书为荣。
家长们,就让孩子对阅读的热爱先在家庭中养成吧!可以细选优秀的书刊让他们阅读,以书画作为激励他们的礼物,时常与他们共读,让阅读形成孩子的生活态度。(新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