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有据

有理有据

令人担心的“家长读书令”

家庭毕竟不是学校。家长各有各的本职工作,他们对孩子的影响,主要是靠亲情呵护养育监督,以自身的日常言行、创造的家庭气氛潜移默化地进行,这些既是他们人生中必然担当的生活角色,又是有着法定权利义务规定的社会角色。因此,说“家长是孩子的教师”其实只是个比喻。家长既不可能凭着“读专著、记笔记”就成了教师,教师也不可能凭着给家长布置作业的方式替代家庭教育。

人们担心,家长勉强接受这种读书活动,只是出于这是“集体项目”,“家长不做,孩子到学校不好交代”,实际上孩子的父母家事公事纷纷扰扰,谁会把这当成事儿?若读书活动遭遇徒具形式、不了了之的局面,岂不尴尬?

人们更担心,学校对学生教育尚且不易,现在又自己压担子,对更复杂的教育对象——家长进行“再教育”,岂不难上加难?精神固然可嘉,可是若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人力物力成本徒耗,岂不令人心痛?与其如此,何不当初在学生身上多花些气力?

人们还担心,在这个读书活动的背后,似乎有个急功近利的目的,比如:活动规定“学生每学期要读15首诗,每学期最少还要读5万字以上文章,记1000字以上笔记。”难道这样具体的、某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也需要给家长布置作业“读专著、记笔记”,大张旗鼓地配合吗?这离学校对学生进行整体的素质教育的目标,相距何其远哉!

最后,还要问一个题外的问题:让家长读的那23本书,由谁掏钱?这里有没有学校代人推销之嫌?(子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