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革命思想家瞿秋白》简介
《中国革命思想家瞿秋白》这本书是由.郑路平编创作的,《中国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共有59章节
1
前 言
今天,人们读书时的功利性、实用性逐渐加强,追求消遣和娱乐的倾向也越来越明显。于是越来越多的快速、有趣、通俗、大容量的“快餐文化”应运而生。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如此之...
2
目录
目 录 前 言 瞿秋白的简介 瞿秋白的少时足迹 家庭破落,中途辍学 参加“五四运动” 创办”《新社会》 在五四运动中 创办《新社会》 《晨报》特派记者 瞿秋白的...
3
瞿秋白的简介
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江苏常州人。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
4
瞿秋白的少时足迹
...
5
家庭破落,中途辍学
1904年,瞿秋白五岁,到星聚堂舅父庄怡亭坐馆的庄氏书馆里读书。书房设在九皋楼前厅的西侧的一个大房里。这进房屋共有七间,居中三间叫做新厅,新厅西边一间就是书房。...
6
参加“五四运动” 创办”《新社会》
...
7
在五四运动中
1919年的五四时代是爱国志士辈出的时代,他们中的杰出人物,有倡导民主和科学以改造中国的陈独秀;有立志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中华”的李大钊;有以大声呐喊,医...
8
创办《新社会》
《新社会》旬刊是由北京基督教青年会附属的北京社会实进会出面创办的。基督教青年会会址座落在北京东城米市大街路西。这是一座素净典雅的两层楼房。青年会每年夏季总要召集...
9
《晨报》特派记者
1920年秋,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为直接采访和报道世界各国大势,决定派出一批驻外记者,分赴英、美、法、德、俄诸国。两家报社发表了“共同启事”,内称:“...
10
瞿秋白的革命活动
...
11
投身无产阶级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
12
“世间的唯物主义”
革命后的俄国社会经济问题,是瞿秋白考察的重要课题。1921年春,俄国仍然是不平静的。苏维埃国家内部的状况非常困难。国民经济只相当于19世纪下半叶沙皇俄国的水平,...
13
《新青年》、《前锋》主编
1923年1月初,瞿秋白乘坐的国际列车到达满洲里。一进中国境,最触目的就是到处只见穿着‘号衣’的军警;到达哈尔滨,下车后时时受到军警的盘问。瞿秋白不得不缓行,在...
14
积极推动国共合作
在共产国际和列宁的关注和指导下,从1922年夏秋开始酝酿的国民党与共产党的合作,随着1923年二七惨案的发生,加快了前进的步伐。血的教训使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懂得...
15
上海大学教授
1923年6月下旬,瞿秋白自广州到达杭州,召集浙江省党、团会议,传达党的三大的决议。 在杭州,瞿秋白去拜访了胡适。胡适是4月间由北京来到杭州烟霞洞疗养的。这一年...
16
炽烈如火的爱情
就在这个时候,爱情走进了瞿秋白的生活。 事情是从1923年夏天,瞿秋白的南京之行开始的。前面说过,党的三大后,青年团在南京开团的二大,瞿秋白到会。会间,施存统拉...
17
击退右派反共逆流
在国共合作的热潮中,始终隐伏着一股逆流。国民党内代表腐朽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帝国主义利益的右派势力,顽固地反对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反对吸收共产党人加入国民党,结成...
18
黄仁事件前后
王剑虹病逝,一个活脱脱的富有才华的生命倏然熄灭了。他们的爱情生活是短暂的,但过去这一段火一样的热情,海一样的深情,温柔、光辉、诗意浓厚的恋爱,都是瞿秋白毕生难忘...
19
《热血日报》
1925年2月,上海沪西日商内外棉织厂,由于厂方无理地开除工人,拘捕工人代表,工人群众便涌向沪西工友俱乐部,要求给予支持。中央上海地委紧急通知上海大学支部派人组...
20
反击戴季陶主义
五四运动,在全国掀起了反帝斗争的高潮;广州和香港工人从6月开始,发动了规模空前的大罢工。中国工人阶级在反帝反封建斗争中所显示的巨大革命威力,中国共产党所显示的杰...
21
要争夺革命的领导权
1926年1月21日至24日,瞿秋白在北京出席了中共中央特别会议,陈独秀因病未能出席会议。会议的中心议题是集中解决目前的政局和党的总的战略方针。会议指出:“现时...
22
坚持革命斗争,主持八七会议
...
23
在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中
这一时期,中国工业中心地上海的工人运动猛烈发展起来。按照苏俄城市武装起义的模式,中共中央异常重视上海工人武装起义的发动和组织工作,并于1926年10月领导上海工...
24
支持毛泽东
1927年3月间,当瞿秋白踏上江汉码头的时候,距他第一次来武汉已经整整过去十个年头了。旧地重游,时势剧变,已有天翻地覆之感。作为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所在地,武汉俨...
25
“一切为革命的胜利!”
随着革命的深入,武汉国民政府同蒋介石在南京建立的反革命政权,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武汉政府管辖的湘鄂赣三省的群众革命运动,还在继续高涨。4月中旬,掀起了声势浩大的讨...
26
退让,还是进攻
1927年5月9日结束的中共第五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由二十九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瞿秋白、杨之华都当选。中央政治局由七人组成:陈独秀、瞿秋白、张国焘、蔡和森、李...
27
从南昌起义到八七会议
中国历史上屠戮反抗者、革命者,名目之多不胜枚举;打着革命招牌,屠杀革命者,也是一种名目。蒋介石、李济琛、汪精卫从华东杀起,杀到华南,又杀到华中。有一个不完全的统...
28
“左”倾盲动错误
在全党一大批杰出的领袖人物中,在共产国际一再强调领导层的单纯的工人成份的情况下,被推选为党中央总负责人的何以竟是瞿秋白?这是不是一个“历史的误会”?在大革命被右...
29
《布尔塞维克》
中共中央从武汉迁到上海,党刊《向导》已停刊多时。1927年10月间,中央常委决定在上海出版中央机关刊物。22日通过决议,定名为《布尔塞维克》,组成以瞿秋白为主任...
30
出席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
中共六大闭幕,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接着在莫斯科召开,从7月17日开到9月1日。在这之前,中共六大进行期间,共产国际书记布哈林宣布,共产国际不再向中国派遣常驻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