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遭难——聚散两匆匆
就在是年6月初,东照里十二号也出现了安全问题,瞿秋白夫妇不得不从中搬出,去跟冯雪峰同住省委机关所在地王家沙鸣玉坊一家花店的楼上。但不到两个月,也就是7月下旬的一天,省委机关又被敌人发觉了,瞿秋白等人的住处受到牵连。形势发展迫使他们必须在半点钟以内搬出,这一次能往哪里搬?当时冯雪峰和瞿秋白不约而同地说,到“周先生家里去罢!”当天刚好下大雨,所以秋白夫妇二人各带了一点行李坐上黄包车,扯上车篷,路上倒也安全,很快来到了鲁迅家。当天晚上,冯雪峰安排好自己以后,来到鲁迅家,见瞿秋白和鲁迅两人正谈得起劲。这次秋白同志在鲁迅家住的时间较短,因为杨之华已由组织上分配了工作,就和秋白搬到机关去住了。然而时隔不久,大约9月间的一天深夜,突然传来警报,要瞿秋白夫妇马上离开机关,这时已是凌晨两点钟。瞿秋白和杨之华还是决定到鲁迅家去。他们分乘黄包车,差不多同时到达大陆新村鲁迅寓所的前后门。两个门同时敲响,惊动了鲁迅一家。许广平先披衣而起,惊愕地发现前后门都有人敲门,鲁迅镇静地走近后窗,看出后门黑暗中站的是一位女人,样子挺像杨之华,他又走向前窗发现来人确是秋白,即让许广平赶快开门。瞿秋白和杨之华对深夜惊扰鲁迅夫妇深感不安,急忙表示歉意。而许广平热诚地端出了热气腾腾的夜宵,鲁迅则关切地问寒问暖,这一切使瞿秋白和杨之华感到异常的温暖。这是瞿秋白第四次来鲁迅家避难。这一次在鲁迅家只住了几天,就匆匆转移到机关另外的住处了,一个多月内连续两次遭难,来去匆匆。然而,就是这样,却进一步加深了瞿秋白和鲁迅两人之间的情谊。
鲁迅和瞿秋白之间披肝沥胆,生死与共的友谊的建立,与瞿秋白多次到鲁迅家避难是分不开的。在当时的环境下,正是一次次的避难,为两位文坛巨匠情感交流并建立伟大、圣洁、纯真的友谊创造了条件,同时也检验了二人在患难之中的真挚情感。它在中国革命史上和文学史上,留下了最有光彩,最有诗情,最有意义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