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避难——肩并肩战斗
瞿秋白离开鲁迅家一个多月的光景,也就是1933年2月上旬的一天,上海中央局得到情报,说国民党特务要在当天晚间破坏中共在紫霞路的一处机关。经过分析,大家一致认为瞿秋白夫妇的住处可能发生危险。中央局组织部长黄文容急忙赶来,要他们赶紧转移。此时的瞿秋白又一次决定到鲁迅家。于当天傍晚,由黄文容护送,瞿秋白夫妇再次来到鲁迅家中避难。
瞿秋白是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遭受王明集团迫害的主要对象之一,除在政治上、组织上饱受压制以外,在生活上也受到严重的经济制裁。王明一伙发给他的生活费只有十六七元钱,仅能维持夫妇二人的最低生活需要。鲁迅了解后极为愤慨,但考虑到瞿秋白本人的性格,不好直接接济,何不趁瞿秋白来自家避难之时,以自己的名义帮助他夫妇二人多赚些稿费,以度艰难之日呢?更何况可以并肩战斗,共同打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化进攻!于是,一有机会,鲁迅就和瞿秋白合作。
其间2月17日的下午,英国著名作家肖伯纳到上海会见宋庆龄、蔡元培、鲁迅、林语堂、杨杏佛等人,在上海停留只半天,但报刊评论就捧与骂、冷与热,样样具有。鲁迅和瞿秋白对此义愤填膺,商定把这些评论收辑成册,以说明对于同样一个人,同样的观点,不同的派别有不同的评价,从而揭示文化界斗争形势之复杂,警示世人要认清各种人物的本质。随后,许广平负责搜罗当天报纸,鲁迅和瞿秋白负责圈定篇目,再由许广平和杨之华剪贴,然后由鲁迅、瞿秋白连夜编辑成册,鲁迅作序言,瞿秋白写卷头语。就在当月交野草书屋出版,即《肖伯纳在上海》一书。瞿秋白在卷头语中说:“在这里,可以看看真的肖伯纳和各种人物自己的原形。”
当月底,风声稍松,还是黄文容来到鲁迅家,把瞿秋白接到了中央局内部交通主任高文华家去住。鲁迅担心这样频繁的流离搬迁,既对秋白夫妇不安全,也不方便自己和秋白见面。于是,3月3日鲁迅在日租界为瞿秋白夫妇选中了东照里十二号的一个亭子间。3月4日到5日,瞿秋白夫妇搬进了鲁迅为其寻找的新居。在这之后的日子里,瞿秋白和鲁迅亲密地交往着,秋白短时间内写了一大批精美的杂文,用鲁迅的各种笔名,由鲁迅当作自己的文章寄出去发表。瞿秋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敏锐洞察力进行杂文写作,其思想和艺术上的成就,堪与鲁迅并驾齐驱。这一时期的瞿秋白与鲁迅,被世人称为“文坛双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