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园区概况

一、园区概况

剑桥科技园成立于1970年,位于英国东南部的剑桥郡,离伦敦市中心约97公里,园区以剑桥大学为中心,占地约62公顷。

图11 剑桥科技园区位图

图12 剑桥科技园区的优美环境

图13 2018年剑桥科技园平面图

图14 剑桥科技园建筑风格的阶段性变化

我们在研究剑桥科技园的发展历程时,发现了剑桥科技园的建筑风格有着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可分为七个阶段。(如图14)。

在过去近40年中,剑桥科技园平均每年的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超过6%,大大超过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率。目前该地区的GDP占整个英国GDP的15.8%,研发开支占该区GDP的3.4%,形成了一个以大学、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密切合作的区域创新网络。近几年来,园区企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一些高科技小企业经受住市场考验后正在发展壮大,并开始在全球市场崭露头角。目前,该园区仍然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生机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区域,并形成了信息技术、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其中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纳米技术的发展及融合为剑桥科技园带来新的发展动力。与园区建筑风格变化的跨度类似,剑桥科技园的诞生及发展也有着特色鲜明的阶段划分。

(一)酝酿诞生阶段(1970年以前)

剑桥科技园的诞生与剑桥大学的圣三一学院密不可分。学院所处地区在二战前是农场,二战期间曾作为诺曼底登陆的坦克集结地。学院由英国国王亨利八世于1546年建立,前身是1324年建立的迈克尔学院(Michael house)以及1317年建立的国王学堂。“20世纪60年代,英国威尔逊工党政府提出了改善大学在国家产业活动中对创新的贡献的施政方针。但是,由于剑桥市政府对工业的消极态度,科技成果产业转换缓慢,高技术产业未能在剑桥发展起来。直到60年代后期,美国斯坦福大学发展的例子促使剑桥大学实验室和研究机构的负责人认识到科学与高技术产业的密切关系。10多家企业从大学实验室衍生出来,在剑桥第一次形成了以技术为基础的公司浪潮。”[24]剑桥大学校方提出,要以剑桥大学的声望和实力,把那些立足于科学技术研究的企业吸引到剑桥地区来。1970年,圣三一学院在离市中心约5公里的城市西北角规划出了146亩土地,发起设立了科学园。之后,剑桥科学园的发展成就有目共睹,以至剑桥大学前副校长阿莱克·布罗尔斯说:“我们也许曾经被认为是一座象牙塔——但今天,全世界都可以看到,我们是一座拥有高技术和工商才能的宝塔。”[25]

(二)起步阶段(1970~1979年)

1971年10月,园区发展规划获批。在整个20世纪70年代,园区的发展包括入驻企业的数量呈现缓慢增长态势。1978年以前,园区租用率很低,一期占地11公顷,但仅有7家公司入驻。1973年秋,激光扫描公司作为第一家公司正式入驻园区。[26]同期,剑桥大学成立了沃夫森产业联络办公室,协调和服务各院系、研究人员以建立同产业界的合作关系,从技术咨询、市场分析、牵线搭桥到代拟具体的合同条款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服务。70年代末,巴克莱银行[27]进入剑桥科技园,成为高技术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随后又有多家国内外银行进入园区,为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创造了必要的金融环境。这一时期,主要是英国一些跨国公司的分支机构建立于此,从事计算机、激光、电子通讯、医药和生化等行业尖端科技工业产品的生产。

(三)快速发展阶段(1980~1989年)

20世纪80年代早期,园区内主要是小企业,并以年增30家的态势增长。1984年,园区30%的企业员工少于6人;75%的企业员工少于30人;接近一半的企业年销售额低于35万英镑。同年,圣三一活动中心成立,为园区内企业提供会务场所、用餐设施,并提供综合的政策、信息和咨询服务。同时,受益于撒切尔“经济新自由主义”政策和园区企业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剑桥毕业生开始在此创业。到1987年,园区内已经有近500家企业,就业人员达4000多人,年产值以数亿英镑计。这一时期,园区内有一些企业从原有的机构或企业里分离出来,内生动力初步显现。园区内的风投机构增多,包括著名的3i集团[28]也进驻了园区。园区自身也开始进行风险投资,例如投资科杜斯公司[29]。科杜斯公司是园区与剑桥大学微电子实验室(已经在园区内的企业)共同投资的首家企业。1985年,信息技术产业开始在园区集聚,越来越多的同类企业先后来到园区发展。

(四)高速发展阶段(1990~1999年)

伴随着1989年英国经济的衰退,剑桥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陷入停滞。1989到1992年间,园区高技术企业的失业率平均在20%,其中失业率最高的是软件行业,最低的是生物技术行业。[30]在20世纪90年代初,英国政府更加注重高技术产业在提高国家经济实力方面的作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学院与企业的结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从1993年开始,剑桥工业园及附近地区再次出现增长的态势。2000年,剑桥地区约有1200家高技术公司,就业数为3.5万人,年贸易额达40亿英镑。这些企业大多数活跃在计算机软硬件、科学仪器、生命科学等领域,主要从事小批量高价值生产。它们大都是从其他公司分离衍生出来的,它们的核心业务非常明确,擅长于使用极少资源制造深受市场欢迎的高科技产品。为适应快速增长的企业需求,园区内开始大规模建设孵化器,入孵的项目和企业也更容易受到投资机构的关注。

在这一时期,生命科学产业开始在园区兴起。另外,更大的跨国公司开始在此设立子公司,企业重组和并购出现。

(五)综合提升阶段(2000年至今)

剑桥科技园的官网介绍中提到:新世纪的剑桥科技园,有许多令人兴奋的发展。园区面积进一步扩展,圣三一学院开始和剑桥大学的其他学院合作成立公司,共同开发学院之间相邻的园区土地,面积达到22.5英亩[31]。园区配套服务进一步提升,信息、住宿及交通服务日趋完善,园区同时推出了针对企业员工的育婴服务。新的产业集群开始形成,自2002年以来,园区在光学技术、纳米技术及新材料领域的企业日益增多。2005年,剑桥科技园创新中心投入运营,中心主要用于成果转化和小企业孵化。2008年,园区发展势头不减,Philips[32]和Citrix[33]公司先后入驻。另外,在20世纪80年代入驻园区的NAPP[34]公司,继续扩大其规模,其于2010年建成的研发办公楼,已成为园区最新的标志性建筑。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剑桥科技园的风投规模相对缩小,但仍然是全球风险投资最具吸引力的园区之一。目前风投主要的投向包括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与健康、信息技术等行业领域。截止到2018年,园区入驻企业105家,就业人数6500人。[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