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摹帖与临帖
2025年09月23日
三、摹帖与临帖
1.摹帖
摹帖是指将半透明的纸,如拷贝纸或有光纸蒙在字帖上,将字的轮廓用细笔勾描下来(称为“双钩”),然后再在轮廓线内填墨(称为“双钩填廓”)。这原是古人用来复制法帖的一种手段,后来初学者也有直接在蒙纸上按帖摹写的,称为描红。摹帖能够帮助掌握字形,是临帖的辅助手段。
2.临帖
精临对于每个初学者来说都有难度,能真正做到精临的人并不多。首先是因为心态浮躁,其次是因为眼高手低。所以说学习者要抱着谦恭的态度,静下心来,感悟点画的形态和呼应,感悟结体的神态和照应,感悟字的动态和字与字之间的顾盼,感悟行的分布和行与行之间的亲疏,感悟整篇的布局与和谐。孙过庭说:“心不厌精,手不厌熟。”这里所说的“手熟”不仅仅是指临得形似,最重要的是要临得神似。初学者落笔的时候,动作要缓慢,要勤于练习,熟能生巧则神采自生。所谓形似,只是对法帖外在形态的深刻理解;要做到对法帖风格意境和精神风貌的把握,必须“心悟”——去遐想和感悟前人挥毫时的情绪变化、运笔动态及作品的内在涵养。所以,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即是说,书法贵在神采,字写出来要有生命,有神情、动态;在字形结构和笔画上精细,却神采不足的,只能算是次一等的水平。一个人写的字如果既有形质之精美,又有神采之鲜活,那么他就等于从古人那里继承到了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