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

二、汉字基本笔画的写法

汉字的基本笔画为点、横、竖、撇、捺、提、折、勾。

楷书常用的笔画有十来种,较为复杂,但每种笔画都由起笔、行笔、收笔三个过程组成,是有规律可循的。

(一)点和点的变化

古人云:“点如高山坠石。”所以写点时应该有力。颜体的点写得厚重饱满、神完气足。

1.四点底

(1)四点横排(图2-4-1)。

图2-4-1 四点横排及其字体示例(a)

图2-4-1 四点横排及其字体示例(b)

(2)四点相对(图2-4-2)。

图2-4-2 四点相对及其字体示例

2.三点水(图2-4-3)

图2-4-3 三点水字体示例

点分为长点和短点,无论哪种点都要求写得饱满,最好一笔完成,不要修补。

短点,如“小”字(图2-4-4)的右点,“守”字(图2-4-5)下面部位“寸”的点。另外,“小”字的左点要向左涨出,而“守”字宝盖的左点向右涨出。

图2-4-4 颜体“小”字

图2-4-5 颜体“守”字

长点,如“不”字(图2-4-6)的右点和“典”字(图2-4-7)下面的两点。

图2-4-6 颜体“不”字

图2-4-7 颜体“典”字

(二)横和横的变化

颜体的横画变化丰富,有的长但不笨重,有的短却不拘谨,有的细而不轻飘。这些特点都是颜真卿以篆入楷、善于用笔的结果。

1.左尖横

左尖横:笔尖轻触纸面后,向右渐行渐重。不可起笔就向右扫,否则以后写行草时会露尖。最后逆收。如“左”字(图2-4-8)的数横,“行”和“幸”字(图2-4-9、图2-4-10)的横。

图2-4-8 颜体“左”字

图2-4-9 颜体“行”字

图2-4-10 颜体“幸”字

2.右尖横

右尖横:斜切笔后,向右略斜,慢慢提细到尖,不能过快,要求力送到尖。如“直”字(图2-4-11)的第一横,“日”和“芳”字(图2-4-12、图2-4-13)中间的一横。

图2-4-11 颜体“直”字

图2-4-12 颜体“日”字

图2-4-13 颜体“芳”字

3.长横

长横:起笔如右尖横,中间腰部略细,后面又略粗,到结尾处不向下坠,逆锋收笔。如“士”“十”“晋”等字(图2-4-14至2-4-16)的长横。

图2-4-14 颜体“士”字

图2-4-15 颜体“十”字

图2-4-16 颜体“晋”字

4.短横

短横,如“诗”字(图2-4-17)中的数横。

另一种一直提细到最后再加重逆收,如“其’和“一”字(图2-4-18、图2-4-19)的横。

图2-4-17 颜体“诗”字

图2-4-18 颜体“其”字

图2-4-19 颜体“一”字

(三)竖

竖分为悬针竖和垂露竖两种(图2-4-20)。

悬针竖:起笔斜切,向下略加粗,到三分之二处时再逐渐提细至尖,尖处不可飘。如“拜”“中”等字(图2-4-21)的竖。

图2-4-20 竖的两种形式

图2-4-21 悬针竖字体示例

垂露竖:斜切笔后向下行,中间略向左涨,结尾处提向右下后再逆收。如“依”字左半部分的竖(图2-4-22)。

图2-4-22 垂露竖字体示例

颜体的竖画粗壮有力,通常写到五分之四处就收,中间的竖始终垂直,中锋用笔。左竖左拱,右竖右拱。如图2-4-23所示。

图2-4-23 颜体竖画字体示例

(四)撇

1.撇的种类

撇分为短撇、长撇(图2-4-24)、柳叶撇、竖撇和作钩的撇几种。

图2-4-24 短撇和长撇

短撇:斜切后向左下方慢慢提细运行,力送到尖。如“无”和“依”字中的短撇。

长撇:斜切后慢慢向左下送至笔尖,由于笔画长,所以要控制住。如“著”“君”和“群”字(图2-4-25)的短撇。

图2-4-25 长撇字体示例

柳叶撇:尖起后向左下行时,中间略粗,收笔再细。如“庭”和“名”字(图2-4-26)的柳叶撇。

图2-4-26 柳叶撇字体示例

竖撇:斜切竖行,与捺交叉时,交叉前均要直行,交叉后再向左下撇出,如“夫”和“史”字(图2-4-27)的竖撇。

图2-4-27 竖撇字体示例

作钩的撇:即将撇写成勾,如“盛”和“茂”字(图2-4-28)的撇。

图2-4-28 作钩的撇字体示例

2.撇和撇的变化

写撇画时运笔速度可快可慢,但要慢而不滞、快而不轻。而且要力到笔尖,防止出锋时形成“鼠尾”的状态。如“光”和“备”字(图2-4-29)的撇。

图2-4-29 “鼠尾”撇字体示例

此外还有回锋撇(图2-4-30),如“威”和“成”字(图2-4-31)的撇。

图2-4-30 回锋撇

图2-4-31 回锋撇字体示例

(五)捺

1.捺的种类

捺主要分为斜捺和走之捺。

斜捺(图2-4-32):起笔处有细起和粗起、直下和从下而上再转弯行笔两种;收笔处有有缺口和无缺口两种。颜真卿当时用硬毫,所以用力按后弹起自然会出现缺口(图2-4-33)。现在大多用软毫,就要按后再提笔向右平出。

图2-4-32 斜捺

图2-4-33 颜体斜捺字体示例

走之捺:起笔一般均上行后再向右行,到三分之一处就开始加重,形成独特的效果。走之捺基本都是一波三折,如“述”和“延”字(图2-4-34)的捺。

图2-4-34 走之捺字体示例

2.捺和捺的变化

颜体的捺画粗重有力,逆锋入笔后渐行渐重,顿笔后逐渐由重到轻出锋收笔,整个运笔过程中衔接自然。颜体的捺分为长捺、短捺和平捺(图2-4-35至图2-4-37)三种。初学者要认真揣摩用笔方法,不可写成“跷脚”状。

图2-4-35 颜体长捺字体示例

图2-4-36 颜体短捺字体示例

图2-4-37 颜体平捺字体示例

(六)钩、折、挑

1.钩和钩的变化

常见的钩分为弧钩、斜钩、竖钩、弯钩、竖弯钩和横折钩几种(图2-4-38)。

图2-4-38 几种常见的钩

颜体的钩是很有特点的,多在回锋顿笔蓄势之后用力勾出去,勾得虽然短促,但丝毫不松懈。颜体的钩也有有缺口的和无缺口的两种,结尾处均要按后略提,回锋勾出,亦要力到尖,不可太快。例如:

宝盖钩,无缺口的写法同短撇,如“宗”字(图2-4-39)的钩。

图2-4-39 颜体宝盖钩字体示例

竖弯钩,结尾处略提,回锋向上勾出,如“九”和“绝”字(图2-4-40)的钩。

图2-4-40 颜体竖弯钩字体示例

竖钩:右边略加粗,有外弧线,结尾处略提,向左勾出,注意勾出时不要过分向上,如“国”字(图2-4-41)的钩。

图2-4-41 颜体竖钩字体示例

竖钩亦有弯度较大的,如“子”字(图2-4-42)的钩。

图2-4-42 颜体“子”字

卧钩:写钩时要略向左上方,如“宪”和“德”字(图2-4-43)的钩。

图2-4-43 颜体卧钩字体示例

斜钩:斜切后向右下行,中间可略细,下部可略粗,略提后回锋再向上勾出,如“代”和“贼”(图2-4-44)的钩。

图2-4-44 颜体斜钩字体示例

横折钩:钩法同前,只是在转折处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另起笔,竖高出横,形似耸肩,一是顺势向下,形似塌肩。如“宫”和“马”字(图2-4-45)的钩,竖高于横,顺势连写。

图2-4-45 颜体横折钩字体示例

写颜体字时最好都能使用中锋,以肩肘带动腕来书写,不要用手指拨笔,以免造成出锋处虚飘。写字时不要屏住呼吸,要全身放松;握笔也不要太紧,要感受笔尖对纸的摩擦。用笔和结构不可偏废,临习前后要仔细与帖对照,尽量写得像,这样才能较快地学好颜体。

2.折和折的变化

颜体的折画通常没有明显的折角,有时甚至做提笔圆转,有折角时写成圆中有方、外圆内方的转角。图2-4-46所示为几种常见的折,具体如“首”字(图2-4-47)的折。

图2-4-46 几种常见的折

图2-4-47 颜体折画字体示例

3.挑和挑的变化

挑画通常逆锋用笔,顿笔含蓄后向上挑出,行笔不可过慢,还要力到笔尖,切记不可出现“鼠尾”,如“岷”和“郎”字的挑(图2-4-48)。

图2-4-48 颜体挑画字体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