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的进化
最早的恐龙出现于距今约2.2亿年的中三叠世,化石还不是很多。到距今2亿年的晚三叠世,化石就多了,我国的禄丰龙、中国龙、芦沟龙、大地龙等都是这个时代的代表。前三者属蜥龙类,后者属鸟龙类。
蜥龙类可分两大支,一支是虚骨龙类和肉食龙类;另一支是蜥脚类。虚骨龙类身体结构比较轻巧,骨骼中空,两脚行走,后肢强壮,前肢缩小,以小动物为食,芦沟龙、虚骨龙、似鸟龙等属此。肉食龙类为大型凶猛的恐龙,是恐龙中的残暴者,两脚行走,体重可达6~8吨,中国龙、永川龙、霸王龙等属此。它们以侏罗—白垩纪(距今2亿年到7500万年)最为繁盛。与大多数恐龙一样,虚骨龙类和肉食龙类都在白垩纪末期(7500万年前)绝灭。
蜥龙类的另一支是蜥脚类,它们以颈长、尾长、四脚行走、身躯庞大、以植物为食为特征。它们有的体长可达50~60米,体重30~50吨,是陆地上的最大动物,是博物馆里最招徕观众的展品之一,侏罗纪最繁盛,我国的蜀龙、峨眉龙、马门溪龙均属此。它们的最后代表也延续到白垩纪末期。
恐龙的另一大类——鸟龙类分四支,即剑龙、甲龙、鸭嘴龙和角龙,全都吃植物。剑龙的最大特征是背上有两行三角形的骨板,尾部有4枚骨刺,这些都是它的防御武器。这类动物四脚行走,身长约7米,脑子特别小,藉肩、腰部膨大的神经结,补偿脑子指挥之不足。它们主要生活在侏罗纪(距今2亿年到1.4亿年),少数延续到白垩纪早期(距今1亿多年)也绝灭了,是恐龙中最早绝灭的一支。我国的华阳龙、沱江龙、乌尔禾龙属此。
甲龙顾名思义是装甲的恐龙,头部和身躯几乎全被坚硬的骨甲所包裹,活像一辆坦克车。尾端还有一块骨质棍槌,用以自卫。这类动物身长7米左右,四脚行走,生活在侏罗纪到白垩纪,白垩纪末期最后绝灭。我国有天池龙、甲龙为代表。
鸭嘴龙和禽龙等合称鸟脚类,为鸟龙类恐龙的一支。这类动物身体呈半直立式,两脚行走,前肢小,后肢粗壮。禽龙是所有恐龙中最早被记述的代表,牙齿甚像现在鬣蜥的牙齿。鸭嘴龙我国有青岛龙、山东龙等为代表。前者头上有棘,身长约6米;后者平头,身长约15米。它们的共同特征是下颌宽扁,状似鸭嘴。再是牙齿数目甚多,每边颌上大约有500枚,密集丛生,总数达2000枚,显然是用于磨研植物的。这类恐龙也绝灭于白垩纪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