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鳍豚
2025年09月17日
白鳍豚
白鳍豚,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又称白豚、白暨豚、白鳍。脊椎动物门,哺乳纲,鲸目,齿鲸亚目。原属淡水豚科,主要生活在长江中下游及与其连通的洞庭湖、鄱阳湖、钱塘江等水域中,通常成对或10余头在一起,喜在水深流急处活动。喜欢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节,集群行为就更明显。每群一般2~6头。其活动范围广,但对水文条件要求较高,经常在一个固定区域停留一段时间,待水文条件发生改变后,又迁入另一地域。以鱼类为食。白鳍豚两年繁殖一次,每胎一崽,出生时体长80厘米左右。白鳍豚寿命可达30多年,雌兽一般在6岁达到性成熟,雄兽为4岁。成年白暨豚每年发情两次,分别在3~5月、8~10月。孕期为10~11个月,一胎一崽,偶有两崽。野生状态下,成年白鳍豚雌雄比例为1∶1,但雌兽怀孕率一般仅为30%,自然繁殖率很低。
白鳍豚是食肉动物,口中约有130个尖锐牙齿,为同型齿。常在晨昏时游向岸边浅水处进行捕食,一般以整条吞食体长小于6.5厘米的淡水鱼类为主,也吃少量的水生植物和昆虫。呼吸时,头部先出水,然后全部露出水面,在水面游动2米后,再入水中。白鳍豚的视力几乎为零,依靠回声定位了解环境变化的情况,在生物学、仿生学和生理学等方面具有广泛的科研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