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鲟

中华鲟

中华鲟属硬骨鱼类鲟形目。鲟类最早出现于距今2.3亿年的早三叠世,一直延续至今,生活于我国长江流域,别处未见,真可谓“活化石”。

中华鲟虽然个体庞大,但却摄食“斯文”,只以浮游生物、植物碎屑为主食,偶尔吞食小鱼、小虾。据统计,长江上游每年可产中华鲟两三万千克。但近年来捕捞过多,加之此鱼繁殖率低、成熟期长(10年左右),其种群数量已日趋减少。为使这种我国特产的“活化石”免遭灭顶之灾,有关部门已把中华鲟列为保护对象。但有些具体问题仍有待解决。譬如,长江葛洲坝水利枢纽建成后,切断了中华鲟由海口上溯金沙江生殖洄游的通道,以致那些大腹便便的母鲟被阻于坝下而丧生。如何解决坝区的鱼道问题,已迫在眉睫。可喜的是,据悉,有关中华鲟的人工繁殖和放流工作已试验成功。如若通过具体实践,使中华鲟能在淡水中定居并繁衍后代,那就更有现实意义了。

我国曾在辽宁北票晚侏罗世(距今1.4亿年)地层中发现过鲟类化石,名北票鲟。这种鲟只在两体侧有一行侧线鳞,其他体表裸露,与中华鲟体披五行鳞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