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文字的创制

韩国文字的创制

关于古代韩国语的考证可参考的史料极度匮乏直到公元前后在中国的三国志中才找到一些相关记载当时在朝鲜半岛北方有夫馀高句丽沃沮濊等语言存在南方有马韩辰韩弁韩被称为三韩的语言存在但是直到15 世纪韩国都没有记录韩国语的本国文字

汉字的使用

15 世纪之前, 韩国没有本国文字在古代东亚唯一存在的文字就是中国的汉字当时随着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相互交流作为汉文化载体的汉字也随之传入周边诸国在东亚的这些国家中汉字最先传到韩国

在古代韩国随着国家事务的繁杂统治阶层对文字记录的需求日益增加汉字本来是汉语的记录符号而作为表意文字的汉语和作为表音文字的韩国语属于不同语种随着汉文化的传播中国汉字逐渐被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比较接近的韩国接受并作为文字记录的手段广泛使用据史料记载在韩国古代的三国时期就有借用汉字书写的记录如百济在375 年编撰了书记》,新罗在545 年编撰了国史》。韩国借用汉字书写的发展历程如下

韩国人最初使用汉字来书写一些诸如人名或地名的固有名词众所周知汉字以单音节字为主汉字最初的造字基本遵循一个字符一个音节的原则同时一个汉字对应一个意思也就是汉字基本是一字符一音节一字意”,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韩国人学习汉字的难度在韩国随着传入汉字数量的增多和对汉字熟悉程度的增加古代韩国人开始考虑如何使用汉字来书写本国的语言特别是人名地名等固有名词被书写出来让人识别的需求最强烈所以出现了用汉字书写人名地名的情况这种借用汉字书写韩国语的方法被称为汉字借用表记法”。

最初的汉字借用表记法是采取什么样的方式进行的呢首先中国的每个汉字既代表一个意思又代表一个发音韩国语是表音文字所以最初使用汉字书写韩国语时采取的是丢其意取其音的方法即在使用汉字进行韩国语固有词汇的书写时不考虑汉字代表的具体意思只借助汉字的发音三国遗事中对当时的赫居世王做注释时说:“盖乡言也或做弗矩内王言光明理事也”,这里的弗矩内就是借用了这三个汉字的发音这种只借助汉字发音的韩国语表记法在韩国语言史上被称为音读表记法”,这种借字方法和汉字六种造字原理中的假借原理相通诸如此类的还有三国遗事中对当时的高僧元晓的记载元晓亦是方言当时人皆以乡言称之始旦也”,这里的元晓即是始旦的音读表记和汉语中音译外来词的方法是一样的india的翻译大唐西域记中记载印度者, 唐言月”,印度国名本来源于梵文sindhu”,其波斯语为hindu, 意为”,起初在汉语中翻译为身毒”“天竺,后来随着其发音弱化为indu, 故改其称呼为印度”。

1qianziwen

除了上述只借助汉字发音的音读表记法之外古代韩国语中还有一种只借用汉字意思不考虑汉字发音的训读表记法”。例如在三国时期新罗语中的字只表示这个单词的意思和其发音没有任何关系关于字的用法在三国时期的地名中也有相关记载,“買忽一云水城水城这一地名即采取假借汉字意思的方法有些地名同时采取了音读训读两种表记法如上面的買忽一云水城这一例子中買忽就是借用汉字水城的发音的意思从合理性上来看这种同时采取两种方式的汉字假借方法书写韩国语更加合理通过两种方法的结合既表示出了所标注单词的发音也表示出了其代表的具体意思后来注解中国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纂的千字文亦传承了同时标注出每个汉字发音和意思的音读”“训读如对天地玄黄字注解时采取了하늘텬的形式하늘表示字的意思,“表示 字的发音在韩国千字文作为韩国人学习汉字的入门书籍被广泛使用

在尝试了人名地名等专有名词使用汉字进行书写后古代韩国人从5 世纪时开始把这一方法由词汇逐渐扩展到整个句子具体方式有吏读”“口诀乡札”。吏读又被称为吏道”“吏书”,使用吏读方式记录韩国语句子时采取的具体方式是先把句子结构按照韩国语的主语+ 宾语+ 谓语的语序进行排列后使用汉字标示出韩国语中特有的助词 加在名词后和词尾 加在动词形容词后)。换句话说,“吏读就是按照韩国语的语序特点将汉字排列出来的一种特殊文字表达方式和韩国语不同汉语的基本语序是主语+ 谓语+ 宾语”。此外汉语属于独立语构成句子时各部分的语法关系通过单词的位置顺序体现, 而韩国语属于黏着语构成句子时各部分的语法关系通过表示语法关系的助词和词尾体现, 这些助词和词尾须加在实词后面因此, 使用汉字书写韩国语时, 不仅要考虑两种语言语序上的不同, 还要考虑如何用汉字标示韩国语语法关系的助词和词尾758 年的葛项寺造塔记是使用吏读方式进行记录的典型示例

二塔天寳十七年戊戌在之

娚姊妹三人業成在之

上面两句的意思是这两座塔是在天宝十七年戊戌时建立的是用兄妹三人的功业建成的”。上句的字对应助词- ”,表示时间;“在之对应复合词尾- 겨지”,表示终结和尊敬下句的对应- ”,表示手段工具方法

吏读最初在吏官之间广为使用主要用于官方文书的书写。“吏读直到20 世纪初才退出历史舞台它的使用时间之久与统治阶层使用汉文进行文化生活密切相关除此之外,“吏读亦是中国古文书的翻译注释手段其典型示例是用吏读方式注解中国明朝时期的大明律》,《大明律集解在高丽末朝鲜建国初期传到韩国太祖李成桂登基后吏读的方式注解了整部典籍这部法典作为法籍的典范影响了朝鲜半岛五百年之久

2daminglvzhijie

其嫡妻年五十以上無子者大明律

其嫡妻年五十已上弋只無後爲去等大明律直解

上述大明律直解中的其嫡妻五十以上無子者根据韩国语的特点用吏读方式注解后变成其嫡妻亦五十已上弋只無後爲去等”,注解后的吏读文中的”“弋只对应韩国语主格助词- / ,爲去等对应韩国语终结词尾- 거든”,“对应韩国语动词词缀하다”。

除了这种主要用在官方的吏读方式之外还有口诀乡札两种方式

首先,“口诀是指在汉文原文上根据句子结构插入韩国语助词和词尾下面是来自童蒙先习 口诀的典型示例

天地之間萬物之衆 人伊 最貴爲尼

上句中,“对应格助词- ”,表示地点;“对应格助词- ”,表示主语;“对应形容词词缀하다”;“对应连接词尾- ”,表示根据理由和前面介绍的吏读的不同之处在于,“口诀采取的是在汉文原文的基础上插入一些表示助词和词尾的汉字

这种类似给汉文添加注释形式的口诀方式一直使用到朝鲜时代极大地方便了韩国人阅读和理解汉文书籍。“口诀也分音读口诀训读口诀两种简单来看上面所举示例中的”“”“等就是借用汉语发音进行书写的音读口诀”,就是借用其意思进行书写的训读口诀”。随着口诀的不断发展这些表示韩国语助词和词尾的汉字逐渐被简化甚至简化到原来汉字的一两划这也是语言发展过程中的一大尝试和进步

乡札的使用原理和吏读”“口诀区别甚微主要是韩语中名词动词等实词采取借用汉字意思的训读方式助词词尾等虚词采取借用汉字发音的音读方式现存流传下来的有关乡札的资料主要集中在新罗时期被称为乡歌的文学体裁上下面是三国遗事中记载的乡歌代表作品处荣歌”。

東京明期月良夜入伊遊行如可

上句的意思是说在东京 疑是当时首尔的称呼明亮的月亮下夜里游玩”。句子里的東京”“”“”“”“”“游行等实词都是借用汉字的意思进行表达”“”“”“如可等表示句法关系的虚词则采取了借用汉字发音的形式即韩国语句子中实词+ 虚词采取的借字表记方式是训读+ 音读”,这是当时借字表记法的基本原则。“乡札表记法由于其表达体系的复杂性同时又不能完全满足韩国语的表达需求故持续到高丽初期便逐渐消失

上述三种借用汉字表示韩国语的借字表记法在当时没有自创文字的情况下是一种积极尝试韩国语实词借用汉字的意思表示助词和词尾等虚词借用汉字的发音表示借用表意文字的汉字来书写表音文字的韩国语特别是汉文中没有的助词词尾部分通过汉字的表音化方式处理, 充分体现了韩国语作为表音文字的特性这一方式也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不过这些表达方式终究满足不了韩国语文字表达的需求有一定的局限性

首先汉语音韵体系和韩国语音韵体系不同因此使用汉字表示韩国语固有助词和词尾时会出现使用一个汉字无法充分表达出韩国语固有词音节的问题在后来的口诀”“吏读”“乡扎表记方式中也用过把韩国语的一个音节分解成两个小音节从而使用两个汉字进行书写的方法不过这种方法带有恣意性缺少一贯性和体系性

其次借用汉字意思使用训读方式标记韩国语实词时可以知道汉字表达的意思但是从汉字中正确还原出原本韩国语的发音就有一定难度同时较难判断所对应韩国语词汇原本的形态因此会出现难以区分多义词近义词等情况

再次,“借字表记法没有形成统一体系这种表记方式是经历漫长岁月形成的一种习惯”,无法找到一种始终一贯的表记原则上面所谈到的把一个助词或词尾的音节分成两部分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汉字进行的牵强表达缺乏系统性同时实词采取借用汉字意思的训读法和助词词尾等虚词采取借用汉字发音的音读法并未得到真正贯彻随处可见本该训读的地方使用音读”,本该音读的地方使用训读”。此外同一韩国语发音使用不同汉字进行书写或者同一个汉字被读成几种发音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都表明借字表记法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系统的表记原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是把汉字和韩国语中的每个音节一一对应起来进行书写的方法日本也经历过借用汉字进行文字生活的时代日本的假名就是采取这一方式与日语不同韩国语中的音节种类繁多数量庞大所以此方式无法应用于韩国语中在上面的借字表记法亦曾使用把韩国语的音节再细分成更小字素进行书写的方法但是一个音节如何分具体分到何种程度这在当时借字表记法还没形成完整体系的情况下实施起来比较困难

韩文的创制

尝试借用汉字进行书写后, 古代韩国人逐渐感觉到这一表记法无法满足韩国语表达的需要于是新的尝试出现了到了朝鲜时代熟知中国音韵体系的朝鲜王朝第四代君王——世宗大王利用个人的博学和权力创制了一套既科学又具有独创性的韩国文字——韩文

世宗大王创制韩文和作为朝鲜建国理念的儒家思想密不可分儒教在朝鲜王朝之前已传到朝鲜半岛在中国儒教哲学高度发展到宋朝时形成了宋学宋学的基本理念是用哲学和心理学解释儒学的形而上理论宋学在探讨宇宙的原理人类的本性以及方面参照并进一步发展了太极说”。

太极说起源于宋朝的周敦颐1017-1072),其创制的太极图太极图说中说道:“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疑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这里强调万物之本为太极太极动静之中生出阴阳阴阳之中又生出五行以此说为根据宋朝儒学者开始探讨宇宙的根本和人性的本质并进一步发展相关哲学理论以邵雍为代表的学者们开始研究人类的声音至此单独发展而来的声韵学和太极阴阳五行说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到了朝鲜初期朝鲜学者特别崇尚中国宋朝的程朱学”,当时被研究较多的是宋朝时期程颐的易传和朱熹的四书集注》。当时明朝极度崇尚宋学的永乐帝命令编撰了四书大全》《五经大全》《性理大全》,这些作为官僚们的必读书籍拥有强大的社会统招力量当时的思想界都是以朱子学为统治纲领这些书籍也被传入朝鲜随着这些书籍的传播书籍中包含的朱子学思想也一起传入朝鲜其中占据分量最大的性理大全在世宗即位三年后的1419 年传入朝鲜世宗实录记载世宗元年12 7 作为谢恩使的静宁君从中国北京回到朝鲜时带回了永乐皇帝特赐的新修性理大全》。这本囊括了宋朝时期众多学者学说的性理大全成功引起了一向好学的世宗大王的兴趣世宗大王不仅自己仔细学习还命令当时朝鲜集贤殿的学者们仔细研究此书因此收录在性理大全中的有关太极图太极图说皇极经世说易学启蒙等理论得到了深度研究

3xingli

细看韩文创制当时的文献基础理论大部分都来源于收录在性理大全开头部分的周敦颐的理论关于声韵方面的理论大部分参考的是邵雍的皇极经世说和学者们对此所做的注释这些充分说明韩文最初创制时其语言观的形成受性理大全的影响之大之深

韩文创制当时关于声韵学的理论主张基本来自皇极经世说》,这和朝鲜学者们对邵雍学问的研究息息相关邵雍作为性理学者对人的声音有极大兴趣并尝试用易数理论解释人的声音他摆脱了传统 切韵韵书理论和研究态度创制了正确体现12 世纪宋朝首都——开封现实音的音韵图——“皇极经世唱和图”,此音韵图被其师弟蔡元定简略化并整理后十声十二音唱和图为标题收录在性理大全8 同时附有学者们对此所做的注解仔细研读性理大全的世宗大王和集贤殿学者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一内容在当时的很多朝鲜文献中邵雍的这一理论都得到了应用下面详细了解一下韩文的具体创制过程

对于韩文的创制最初颁布的文书叫训民正音”。训民正音开头的序中对这套文字创制的目的和总体情况做了简单介绍序中写道:“国之语音,异乎中国与文字不相流通故愚民有所欲言而终不得申其情者多矣予为此悯然新制二十八字欲使人人易习便于日用矣”。从中可以看出韩文创制的初衷考虑到了当时语言文字不一致的情况即当时的韩国语口语和借助汉字表达的书面语不一致所以没有条件学习汉文的普通老百姓的文字生活受到极大限制因此世宗大王新创制了28 个基本韩文字母以方便百姓学习和日常使用

4xunming

5xunmin

在新创制的这套韩文字母体系中28 个字母的具体发音进行解释时借助了现有汉字 , 牙音如君字初发声”,是指新创制的辅音字母”,其发音相当于汉字字的声母部分;“如侵字中声”,是指元音字母的发音相当于汉字字的韵母部分在新创制的韩文中有个独创之处就是除了辅音和元音之外还创制了作为音节收音的终声”,即有些音节采取了初声+ 中声+ 终声三分法且没有再单独创制表示终声的字母而是采取了终声复用初声的办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新创字母的复杂性

在这套被称为训民正音的新文字于1443 年正式创制之后世宗大王还组织集贤殿的学者们对这套文字的创制原理和整体体系进行了非常细致地讲解随之于1446年颁布了相应的训民正音解例本》,这本书在被正式颁布之前韩国学者们对新文字的创制原理进行了各种推测有的学者主张这套文字是方块文字因为它和古代朝鲜木制门窗中的小方块很相似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这套新创制文字的朴实易学性

6xunmin

训民正音解例本的开篇提到天地之道阴阳五行而已坤复之间为太极而动静之后为阴阳凡有生类在天地之间者舍阴阳而何之顾人之声音皆有阴阳之理……今正音之作初非智营而力索但因其声音而极其理而已。”从这一段可以看出训民正音这套文字的创制原理之一就是中国古代太极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理论来源于中国是中国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这一理论主张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世界在阴阳两种气的作用下滋生发展和变化同时认为最基本的五种物质是金这五种物质是构成世界必不可缺的元素它们相生相克并一直处于不断运动与变化的过程之中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阴阳五行理论影响久远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代中国人认识世界的方法之一对古代天文学气象学算学化学音乐以及医学等学科的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

中国的阴阳五行理论随着儒家文化的传播也传到了韩国在高丽末期朝鲜初期儒家哲学中的宋学程朱学传入韩国并被韩国学者们广泛研究从韩国文字最初被创制时的训民正音制字解中可以看出在韩国文字的创制过程中宋学理论自始至终贯穿其中朝鲜时代传入韩国的宋学主要从哲学和心理学两个角度阐述儒学的形而上理论探讨宇宙的原理人类的本性以及所谓的”,当时朝鲜的学者对易经理论有所研究并在其基础上形成了太极说理论此理论在后来韩国文字创制过程中成为其基本指导理论

据朝鲜时代史料记载当时占朝鲜社会主宰地位的哲学思想——宋学——认为太极是万物的本源根据太极的静止或移动产生了阳和阴两大原理在阴阳的配合下金木水火土五行出现之后在阴阳二气以及五行的共同作用下产生了男女之分之后衍生出世界万物朝鲜时代韩国文字的创制极大程度地遵循并反映了这一原理具体来看首先在韩文元音字母的创制上充分反映出了中国阴阳五行理论中的阴阳原理韩文字母最初被创制时共创制了11 个元音其中最基本的三个元音字母是根据象形原理通过模仿构成大自然的三大基本元素的形状创制而成对于这三个基本元音字母,《训民正音解例本制字解中记录道:“·舌缩而声深天开于子也形之圆象乎于天也舌小缩而声不深不浅地开于丑也形之平象乎地也舌不缩而声深人生于人也形之立象乎人也。”具体解释的话就是说这其中“·”形之圆象乎天”,“·”是把圆形的天空抽象描写成一个点;“形之平象乎地”,是把平形的大地抽象描写成一条横线,“形之立象乎人’,是把直立的人抽象描写成一条竖线在这三个基本元音字母的基础上又根据阴阳交合原理分别创制出了其他元音字母对此,《训民正音解例本中有记载说:“取象于天地人而三才之道矣然三才为万物之先而天又为三才之始“·ㅡㅣ三字为八声之首“·”又为三字之冠也……一开一合·同而口蹙其形则·合而成取天地初交之意也·同而口张其形则·合而成取天地之用于事物待人而成也同而口蹙其形则·合而成亦取天地初交之意也同而口张其形则·合而成。”

7xunmin

  , , , 四个字母中,“ , 由象征天太阳的圆和地的横线组合而成这体现了太阳从大地上面升起下面降落的基本原理从发音上来看表现太阳升起的”,其发音洪亮而温暖与此相反表现太阳降落的发音低沉而冷淡。“ , 则由象征天太阳的圆和人的竖线组合而成体现了太阳从人的右边东边升起左边西边降落的一深一浅一开一闭阴阳分而五行之气具的阴阳五行原理其发音也是有洪亮低沉之分元音字母的这种象形之法不是模仿天地人的本来形状而是把天地人的形象抽象化后又符号化因此也有学者指出这种造字法更接近汉字六书中的指事”。如果不考虑韩文中文字——声音的对应关系只考虑文字形状的创制确实运用了汉字六书中的象形之法”。

韩文中的辅音字母是通过模仿发音器官的模样按照牙音舌音唇音齿音喉音等中国传统音韵的五种声音五行原理分类根据基本字——加划字的顺序依次创制而成当时创制的辅音字母共有17 首先按照齿划分分别模仿各自对应的发音器官形状创制出5 个基本字母具体来看训民正音制字解中提道:“初声十七字牙音像舌根闭喉之形舌音像舌附上颚之行唇音像口形齿音像齿形喉音像喉形。”即牙音模仿发此音时舌根堵住喉咙的样子舌音模仿发此音时舌尖贴在口腔上颚的样子唇音模仿嘴略张的样子齿音模仿牙齿的形状喉音模仿喉咙的形状创制而成如此一来韩文字母的发音和形状吻合从而方便普通百姓进行学习和掌握实现了这套文字的初衷——为黎民——而创制韩文里的象形造字法受古代汉字造字法中象形的影响不同的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指出汉字这里的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也就是说六书中的象形是模仿所要描写的具体事物的形状这样制造出的汉字符号代表所对应事物的意思意义而韩文中的象形指的是像字母发音时其发音器官的形状这样造出的韩文字母代表所对应字母的发音总结来说汉字六书的象形展示的是文字——意义的对应韩文中的象形展示 文字——声音的对应其他辅音字母则是在5 个基本字母的基础上通过加笔画创制出来在字形上比基本字母多一画在发音上规定加笔画而声稍厉”,这样的造字法可以说更接近汉字六书中的指事原理

上述五组辅音字母的形状和发音又与金木水火土五行原理紧密相扣如牙音是从嚼齿中发出的嚼齿又壮又长相当于五行中的”;舌音是舌附上颚发出的,舌较尖且移动频繁相当于五行中的”;唇音是从双唇间发出的音唇虽有棱角但是唇需闭合成音相当于五行中的”;齿音是从牙齿间发出的音牙齿坚硬且能切断东西相当于五行中的”;喉音是从喉咙发出的音喉咙一直处于湿润状态相当于五行中的”。

韩国语的音节是由辅音和元音组合而成这亦体现了动静互根阴阳交变五行的原理它有由一个辅音和一个元音组成的二分节音节也有由三个字母组成的三分节音节三分节音节中处在最下面位置的终声字母是根据其动而阳者乾其静而阴者乾的天地阴阳原理创制而成亦是根据一元之气周流不穷四时之运循环无端原理采取了终声复用初声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