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 计算结果分析

5.4.3 计算结果分析

在τ=0.509,0.56,1.95和2.6四种情况下的数值解和解析解如图5.11所示。

图5.11 通道流速度剖面验证(书后附彩插)

(a)τ=0.509;(b)τ=0.56

图5.11 通道流速度剖面验证(续)(书后附彩插)

(c)τ=0.95;(d)τ=2.6

由于,说明运动黏度υ与松弛因子τ正相关,从图5.11中4幅子图的纵坐标可以看出,随着υ的增大(运动黏度的增加),在相同的驱动压力差下,流体的稳态流速逐渐减小。

通过调节τ,获得<10-8时(系统达到稳态时)通道中心线上数值解和解析解的相对误差如图5.12所示。结果表明,当τ<0.536和τ>2.9时的相对误差超过了1%,这表明在采用单松驰因子LBM(LBGK)时,τ的范围最好在0.54~2.6之间选择。此外,如图5.13所示,图中统计了系统达到稳态所需的迭代次数。相应数据说明随着τ的增大,系统达到稳态的速度就越快。

图5.12 误差随τ值的改变规律

图5.13 系统达到稳态所需的迭代次数

这里,我们设置的网格数量是60×31,那么,锁定长宽比之后,就可以设置为120×62吗?或者设置为180×93?这当然是可以的,LBM中采用的是无量纲计算,理论上只要离散精度足够,那么模拟结果都是一样的,这称为网格无关性,但网格规模更大时,会导致更大的计算量。然而,如果网格数量太小,虽然计算会很快,但会导致不可接受的数值误差或出现数值稳定性的问题。因此,在很多情况下,为了证明采用的网格规模大小适宜,需要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也就是表明模拟结果与网格的划分方式基本无关。第4章的图4.6所描述的结果就可以证明所采用的网格划分方式均满足模拟要求。在满足精度要求的情况下,当然是采用规模较小的网格划分方案能使计算更“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