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官显宦的私宅内苑

高官显宦的私宅内苑

玉阶曲廊,老树孤亭,

明澈的池水波光粼粼。

不歇的涌泉激荡无限的空灵,

雍容华贵的便榻正好栖身。

——拜伦

大清帝国宗室、两江总督伊里布的住宅位于北京城郊,整体布局清新雅致,内部设施妙趣横生,堪称中国民居建筑艺术的典范。豪宅前院是女眷生活区,宽大的走廊正对一泓清池,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宅中建池不仅美化景观、给人赏心悦目之感,更有吸纳浮尘、清新空气的作用。水域周边是曲曲折折的回廊,雕栏漆柱,棱瓦长脊,在水中勾画出斑驳陆离的倒影。作为构图中景出现在版画右上角部位的墩台重檐式楼阁,融瑕瑜互见的中国建筑艺术特色于一炉,精妙的雕镂工艺难掩粗鄙的整体设计风格,细节刻画非常到位;规模不小、几乎横贯一半背景幅面的拱桥外观不乏可圈可点之处。桥面的后方,隐约可见一座高高耸立的宝塔。据称中国屋顶的设计灵感来自倒扣的莲花,门窗的规制似乎也与大自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莲花是佛教徒顶礼膜拜的神物,融入中国建筑设计理念体系,原本不足为奇;桑叶在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的作用之巨有目共睹,民居乃至宫室的门窗等建筑结构体中展现这一元素也在情理之中。中国人的日常用度之物诸如陶瓷器具、宫灯、镀金偶像等,处处可见佛教法器、寺庙装饰用品的影子,但除了故作神秘、一味模仿自然之外,未曾见有什么独特的发明创造。中国的格扇门窗、庭院围栏进入英格兰人的视野还不到四十年且被冠以“特拉法加工艺”的名称,发源地的痕迹反被抹杀殆尽,不过中国最古老的建筑中此类设施屡见不鲜。伊里布别墅内的或纵横交错或旁逸斜出的栅格式花架、护栏,便是诠释这一设计风范的典例。

构成画面前景的接待亭右侧有一列石级,尽头处可见一道雕花大门。这道大门是里外宅之间的分界。里宅是家眷活动区,亲属之外的男性访客鲜少入内。这一家的卧室及附属生活空间均分布在楼榭靠左的一侧,透过状若树叶的大门,内庭的一角依稀可辨——这种别具一格的大门,若非高官显宦之家,断然难有。中国普通民宅注重实用价值,无遮无掩或仅扎一道防护篱笆的大院,几座朴实无华的房屋,门窗或方或圆,外形中规中矩。

  1. 路易·德·贾梅士(Luís de Camões,1524-1580),葡萄牙语作家,著有堪比《荷马史诗》的诗作——《卢济塔尼亚人之歌》。
  2. 公元843年,肯尼思一世建立苏格兰王国时,在当时的苏格兰王国都城斯昆加冕时就座的大岩石,被称为“斯昆石”或者“命运之石”,是直到今天为止英国君主加冕时必需的圣物之一。据说这块石头的来历不同凡响,《圣经》人物雅各布曾头枕此石,梦见通往天堂的阶梯。另有传说它来自古埃及或古爱尔兰。
  3. 1里格约为6000米。
  4. 参见赖特《地中海上的岛屿及沿岸地区》(The Shores and Islands of the Mediterranean)一书。——原注
  5. 俄耳甫斯:希腊神话人物。善弹竖琴,其高超的演奏技巧甚至使擅以歌声迷惑航海者的女妖塞壬心折不已。俄耳甫斯在妻子欧律狄克遭毒蛇咬伤致死后,曾历尽艰险到地府索回爱妻一命,但因未遵冥王之嘱、在返回人间的最后关口回头看了妻子一眼,致使欧律狄克魂飞魄散。经此一劫,俄耳甫斯万念俱灰,遂隐居色雷斯的岩穴之中了却残生。后因不敬酒神,被酒神的使女杀害并惨遭肢解。
  6. 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1674-1743),法国神父,耶稣会教士,西方汉学著名先驱之一,著有《中央帝国全志》(全称为《中央帝国及其所属鞑靼地区的地理、历史、编年纪、政治及博物》)一书。
  7. 明加雷角:原文为“Mingaret”,中译名不明。
  8. 卫匡国(Martino Martini,1614-1661),天主教耶稣会意大利籍传教士,汉学家。
  9. 范图:原文为“Too-Fan”,此处为音译。
  10. 范虎:原文为“Hoo-Fan”,此处为音译。
  11. 《时光的流水》(The Water of Life),德国神话故事。
  12. 原文解读史实似有错讹:元兵攻破临安的时间是公元1276年,并非作者所说的1275年;在位皇帝宋恭帝其时年仅5岁,被掳后也没有即殁。1288年遭忽必烈发配西藏、出家为僧,1323方被赐死,殁年53岁。宋恭帝埋骨异乡,没有建庙立祠,故没有庙号,原文使用的“Kung-tsung(恭宗)”称谓,也属空穴来风。
  13. 江南省,明代中国南部地区行政中心(南直隶)。
  14. 古人认为皇帝就是天,大星冲天,与严光踩到皇帝的胸口一事暗合,严光无疑就是一颗天上的大星了。
  15. 卢基乌斯·科尔内利乌斯·苏拉(Lucius Cornelius Sulla,前138——前78),古罗马执政官之一,著名政治家、军事家。
  16. 约翰·丘吉尔,第一代马尔博罗公爵(John Churchill,1st Duke of Marlborough,1650——1722),英军统帅,民族英雄,在英国与法国等邻国的战事中屡立战功。
  17. 辛辛纳图斯(Lucius Quinctius Cincinnatus,前519——前430),古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传奇英雄。
  18. 原文为“Irgao-shan”。
  19. 乔斯林勋爵(Viscount Robert Jocelyn,1816-1854),英国驻华商务总监、香港总督查理·义律爵士(Lord Charles Elliot)的秘书。
  20. 出海远航的商人,临行前都有到普陀山拜佛、求观世音菩萨保佑的习俗:只需施舍些许财物,他们就能得到一枚护身符或者别的什么“吉祥物”。普陀寺香火鼎盛,“佛家三宝”之一的“僧物”,借由这一渠道获取的不少。——原注
  21. 迈恩图罗格,威尔士圭内斯郡辖区内一小村庄,其附近的墨水瀑布以景观独特著称于世。
  22. 太湖河,流经天柱山地的汇入皖河的主要支流之一,现名长河。
  23. 科利奥兰纳斯,公元前五世纪古罗马的传奇将军,莎士比亚悲剧《科利奥兰纳斯》主角。莎剧情节多依据史实,讲述马歇斯(后因攻下科利奥里城立功而被称为科利奥兰纳斯)初为罗马共和国的英雄,因先天脾气暴躁、宁折不弯等性格弱点,被引为罗马公敌而遭到放逐。
  24. 灵峪:原文为“Lin ǔh”(威妥玛式汉语拼音),洞庭山中的一道隙谷。
  25. 据中国古籍《河图纬》,“灵威”全称“灵威丈人”,名“毛苌”,是一位得道仙人,与阖闾并无翁婿关系。此谬疑因该称谓中含“丈人”一词,西方汉学家诠释为“岳父”所致。古代有称年长者为“老丈”的习俗,在不求甚解的西人笔下,估计都成了“老岳父”了。
  26. 此处原文为“Ming-jui”,按标准威妥玛转音规则,对应的普通话诗意应该是“Ming-rui(明蕤)”,但紧随其后的英文释义是“Bright Moon Walk(明月走道)”。
  27. 指唐代的三位苏州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宋代文学家王禹偁和苏轼。
  28. 查虎丘神话传说及文化遗存,“生公”与“竺道生”均指向同一个人,此处疑作者考辨有误。
  29. 埃阿斯,《荷马史诗》中论勇力仅次于阿喀琉斯的英雄人物。
  30. 参见《赖特到威克洛郡格伦达洛的指南》(Wright’s Guide to Wicklow——Glendalough)。——原注
  31. 中国旅游胜地,位于江苏省。——原注
  32.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Niccolò Machiavelli,1469-1527)中世纪意大利思想家、政治家、作家,中世纪佛罗伦萨城邦共和国缔造者之一。1512年美第奇家族复辟帝制后,政坛失意的马基雅维利转而著书立说,写下一系列后世广为流传的启蒙作品。
  33. 清代两江总督辖区涵盖今江西、江苏、安徽三省。
  34. 事实上是一处月亮门,并非作者指称的“窗户”。
  35. 谢务禄(Alvare de Samedo,1585-1658),又名曾德昭,葡萄牙传教士,著有《大中国志》一书。
  36. 李明(Louis le Compte,1655-1728),法国传教士,著有《中国近事报道》等书。
  37. 埃俄罗斯:希腊神话中的风神。
  38. 引文出自大琉璃塔御制碑文,见《明太宗实录》。
  39. 奥古斯都原名为盖乌斯·屋大维·图里努斯(公元前63-公元14),古罗马帝国开国皇帝,结束贵族民主制、创立了元首制。
  40. 作者转录的民间传说中,男主人公英文名为Tifa,女主人公为Candida,不是标准的威妥玛式拼音,很可能是误译。
  41. 京口,意为“长江口”,长江亦作“京江”。——原注
  42. “天下第一江山”匾立于北固山甘露寺,此处原文似有误。——原注
  43. 此处原文为Gallery of the Goddess of Mercy。
  44. 参见《圣经·利未记》:“牧师应该把家禽带到神坛之前,拧下头颅放到圣火里炙烤。家禽脖子里流出来的鲜血还有拔下的羽毛,都应该抛洒到圣坛之侧。”——原注
  45. 威灵顿公爵(阿瑟·韦尔斯利)除职印度,带一团人马驻扎黑斯廷斯。某日一位故交邂逅公爵,深为这位带领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落魄至此而抱憾。“我是米穆克瓦拉克!”公爵坦然应答,“像东方人说的,我是吃过国王赏赐的盐巴的人,无论国王陛下,还是他治下的大英政府让我做什么,我都甘为驱驰。”摘自赖特的《威灵顿公爵的一生与戎马生涯》(Life and Campaigns of Wellington)一书。——原注
  46. 万里长城东起东经120度左右的渤海湾,西至东经101度处的西宁。——原注
  47. 指古罗马政治家、将军马尔库斯·阿蒂利乌斯·雷古鲁斯(Marcus Atilius Regulus,公元前299-公元前250)。——原注
  48. 亚历山大大帝(公元前356-前323),即亚历山大三世,马其顿帝国国王。
  49. 坦麦隆,意即“跛子帖木儿”。
  50.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25),古希腊文学家、历史学家,被尊为“历史之父”,有《历史》一书流传后世。
  51. “换个说法,如果改建六英尺高、两英尺厚的砖石墙,长城可绕地球两圈;其工程量之大,可见一斑。”——原注
  52. “我们在满汉边界一带行进,长城一路斗折蛇行,蜿蜒入海——当然不是探入海底,而是毗连一处繁荣的滨海小镇。渤海湾沿岸山势嵯峨,长城腾挪山脊,气势如虹。如能乘小艇直抵离岸两英里内的水域,可见长城垂落山坡、斜跨平畴数英里,才得与小镇相接,可见马戛尔尼勋爵此前的描述,不足采信。”(摘自乔斯林勋爵笔记)——原注
  53. 18世纪赴华法国传教士曾带回一幅制作宝盖的长城全景绢画,后原件散佚,巴黎公共图书馆仅存其复印件。大明与蒙古王朝逐鹿中原、终将成吉思汗的后裔驱赶漠北不毛之地后,筑起一道东起北京向西延伸数百千米,位置上偏南,与秦长城相去甚远的明长城;另外进一步拓展长城东段,用高七英尺许,形同篱笆、连鸡鸣狗盗之徒都防范不了的矮墙圏占丹东地区。这些后续工程与秦始皇无关,不可与传统意义上的“万里长城”混为一谈。
  54. 叛关,原文为“Traitor’s Gate”,疑指吴三桂率部降清史事。
  55. 原文为“The Khan of Kathay”。
  56. 原文为“happiness(幸福)”,未找到其他佐证资料,记录可能有误。
  57. 此为雍正篡位的野史“雍正改诏说”。
  58. 原文为“The Mandar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