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孔相机

针孔相机

发明地:中国

时间:公元前4世纪

人们最开始使用针孔相机把图像投影到平面上。针孔相机的拉丁文含义是“暗室”。要想得到最佳效果,需要在暗室的墙壁上开一个小孔,然后将图像从明亮处投影到暗室里的另一面墙上。投影产生的图像是左右和上下颠倒的,因为光线穿过小孔之后会落在投影的另一边。

有人认为,早在石器时代人类就了解了这一技术。旧石器时代的岩画上绘有扭曲的动物图案,有可能是因为创作者正在勾勒岩壁上的摇摇晃晃的投影。新石器时代的建筑上有一些小洞,可能是古人受宗教欲望的启发,试图在建筑上投射太阳的影像。

在公元前第一纪的某一时期,中国的日晷通过晷针(日晷上用来产生阴影的部分)上的小孔投射太阳的影像,以此更精确地度量一天中的时间。可是,直到公元前4世纪才在哲学家墨子的著作中明确地出现了关于针孔相机的记载。据他描述,颠倒的图像出现在了被称为“收集点”或“宝藏室”的房间里。

人们认为古希腊人曾使用针孔投影研究日食和其他现象。比如,亚里士多德提到了这一奇妙现象:通过方形小孔产生的太阳投影还是圆形的。但是,除此之外,西方在11世纪前再也没有其他关于针孔相机的记载了,所以,这可能是中国人大幅领先西方人的又一个领域。

照相机暗箱通过小孔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