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真实性原则

一、真实性原则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它不但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新闻媒体取得公信力的根本前提。新闻要想真实必须保证新闻采制活动的各个环节都要真实,新闻策划环节也概莫能外。

美国新闻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光彩的一幕。黄色新闻鼻祖赫斯特和他的《新闻报》曾经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在新闻策划以及采访中牺牲新闻真实性原则。19世纪末,赫斯特狂热地煽动美国对西班牙的战争以夺取其在古巴和菲律宾的殖民地。特别是1896年,赫斯特派遣一名速写画家雷明顿到哈瓦那挖掘战争素材,但是当雷明顿到达哈瓦那以后却发现那里风平浪静,根本就没有战争迹象,然后他就给赫斯特发电报:“这里很平静,不会有战争,我想回去。”赫斯特却给他回电:“雷明顿,留在那里,你供给照片,我制造战争。”1898年,美国战舰缅因号在哈瓦那被炸沉,《新闻报》在没有认真采访的情况下就在报纸上刊登新闻,其通栏标题是《炸沉缅因号是一个敌人所为》,断言此举是西班牙所为,他的报道也让很多美国报纸仿效,“勿忘缅因号事件”成为对西班牙挑战的口号,美西战争终于爆发。有评论说,正是赫斯特一以贯之的对西班牙的仇视态度以及他策划的一系列新闻成为了美西战争的导火索。

再例如,2018年9月12日,《呼和浩特晚报》刊发了一则新闻《车祸瞬间 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孩子》,报道托克托县双河镇一位语文老师在路上看到一辆轿车失控冲向自己时,在被撞前的一瞬间将身边的两位学生推开,自己却被汽车碾压,最后不幸离世。报道称:“这几天,学校积极寻找车祸的目击者,终于找到了一名在车祸中受皮外伤的二年级学生,他的脸部和手被擦伤。据这位学生说,在汽车撞来的瞬间,他确实感觉被推了一下,因事发突然,他不知道是谁把他推了出去,让他躲开了汽车。还有5个四年级的学生说,他们目睹了丁老师舍己救人的瞬间:她将身边一左一右两个学生推开,自己却被撞倒在地。”但是在2018年9月30日当地政府网站发布的《关于托县双河镇第五小学×××老师发生交通事故身亡的后续情况说明》中却有这样的文字:“经进一步调查,根据县交警大队《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认定,肇事车辆驶入道路北侧人行道时,先将小学生高某蹭伤,后车辆由东向西跨越旧119巷时又将丁燕桃老师碰撞后碾压致死。认定书中并未提及丁燕桃老师有‘被撞瞬间推开学生’的行为。另据接受媒体采访的学生郑某某、崔某某、李某的监护人证实,事发当时他们均不在现场;被车蹭伤的小学生高某及其监护人证实,事发瞬间也没有被人推过。根据行车记录仪找到一位目击者郝某某,该目击者证实,当时没有看到丁燕桃老师周围有其他学生。综上所述,没有找到丁燕桃老师“被撞瞬间推开学生”的有力证据。”

从当地政府的情况说明看,《呼和浩特晚报》当天的新闻是一则假新闻。由于相关媒体和记者没有对这一情况作出解释,我们有理由猜测这则假新闻出炉的原因可能有两种:一种是新闻记者受到了采访对象误导;第二种原因就是新闻记者为了拔高遇难老师形象,增加新闻价值而策划和导演了上述报道。

新闻记者对这两种原因都要警惕,尤其是第二种原因。因为在一些报道特别是典型报道中,有的新闻记者为了让典型人物更加高大和光辉,就采用任意嫁接、无中生有、固定套路、脱离实际、十全十美等方式对报道进行策划和加工,虽然报道的人物看起来非常完美,但是牺牲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反而是舍本逐末,最后被受众厌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