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循循善诱法
循循善诱法就是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来引导采访对象的思路,诱发采访对象的感情,说出记者所需要的材料或证实记者对事物的某种判断,这种提问方法称诱问法。[23]《第一财经日报》在采访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时就多次采用了这种提问方法,例如:
记者:就是说,您认为要振兴传统文化,首先要抓的还是教育?
楼宇烈:对,确实如此。教育一般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组成的。我认为现在几乎没有家庭教育……
记者:这几年各种各样振兴传统文化的声音和动作其实很多。
楼宇烈:尤其2004年这一年,文化界对振兴传统文化的呼吁很多,各方面确实也有很多很大的动作。但是,传统文化究竟怎样来传播、继承、发扬?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
记者:就是说,您认为在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通过文学艺术来让人们了解传统,比“读经”这类比较硬和死的方法要好。
楼宇烈:是的,通过文学艺术来接触我国的传统文化更好一些……
这几个问题都属于诱问法的范畴,通过记者的提问说出了记者想要表达或者想要求证的材料。诱问法大量使用在有些采访对象因为情感或者语言组织等方面的原因不能较好表达意思时,这种方法可以协助他们更好地交流。
循循善诱和明知故问这两种访问方法有较大相似性,都是新闻记者对问题答案有所了解,然后引导对方来谈。个人认为二者的区别在于循循善诱法重在方向引导,而且记者对问题答案了解不够,希望采访对象按照记者提供的思路提供更多材料。明知故问重在答案的叙述上,记者已经基本或者完全了解问题答案,就是想通过采访对象的话表达出来。
需要指出,诱问法如果使用不当就和明知故问一样也会起到负作用。诱问法可能会给人造成一种访谈由记者来操纵,访问对象只是记者的傀儡的印象。再一个,如果记者诱导方向出现偏差,也会令访问对象生厌或者让记者了解到虚假信息。因此,笔者认为新闻记者在访问时应该慎用这一提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