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易引发记者惰性

三、容易引发记者惰性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讲到,隐性采访具有艰危性,这是因为隐性采访面对的题材普遍比较危险,采访起来也比较困难,但是如果面对同样的题材,使用普通的采访方法可能难度会更大一些。假如记者采访的是某公司生产假冒伪劣商品,如果使用隐性采访,那么媒体可以派记者应聘到这一家公司成为员工,记者就可以在工作期间进行素材采集,能够神不知鬼不觉地完成采访任务。但是如果运用普通的采访方法,困难就会大很多,对方看到记者来采访避之唯恐不及,怎么会主动回答你的问题或者让你近距离观察呢?因此从这个角度讲,隐性采访难度较之普通采访还会小一些。

基于此原因,有些记者就将隐性采访作为一条“捷径”,动不动就隐形一番,殊不知时间长了就会养成一种采访惰性,碰到一点困难就开始隐性采访,长此以往,新闻记者的采访能力就会退化,也会消减自身的竞争和挑战意识。对于新闻记者来说,访问和观察是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最重要的采访方法,新闻记者获取素材应该主要依靠这两种方法。隐性采访容易引发法律问题,而且在职业道德方面有与生俱来的缺陷,因此不能作为一种普遍选项来使用,只是在特殊情况下通过其他正常采访方法不可能获取新闻素材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新闻记者不能舍本逐末,因为投机取巧丢掉了自己的看家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