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全面性原则

二、全面性原则

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策划的时候还要把握全面性原则,即多方面、全方位地开展策划工作,使策划方案周密、细致,不遗漏重要的素材和情节。

2018年7月《鲁中晨报》刊登《淄博从未进过长春长生生物生产的疫苗》,报道声称:“被爆出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记录造假等行为后,长春长生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曾生产过问题百白破疫苗一事又被旧事重提。记者从淄博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了解到,淄博没有进过该企业生产的疫苗,市民不管是接种百白破疫苗还是狂犬病疫苗都是安全的。”[3]但是这则新闻刊登不久就被家长“打脸”,有家长晒出了孩子的接种记录,清楚显示曾经三次接种长春长生生产的疫苗,而且接种地点正是淄博市的一个接种门诊。三天后,《鲁中晨报》道歉,总编辑被问责。在道歉中,《鲁中晨报》承认信息不实、报道有误。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采编环节对采访到的相关信息,没有进一步核实,把关不严误导读者。但是笔者认为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绝不仅仅是没有核实信息,而是因为违反了新闻采访的全面性原则。浏览这则新闻可以发现,新闻记者的报道中除了淄博市食品药品监督局以外其他都是背景信息,采访对象非常单一,如果新闻记者在进行采访策划时将淄博市的接种门诊(特别是这些门诊的接种记录)、淄博市接种过相关疫苗的部分家长考虑进去,全面地进行调查采访就不会出现这样的假新闻。

再一个,新闻记者在涉及对立和冲突双方的新闻采访中,应该策划采访双方人物,给双方同样的发言机会,不能以偏概全,只采纳其中一方的意见而有意无意地忽略另外一方。《新京报》2004年采访报道《拆迁引发姐妹同日离婚》时从了解新闻线索后就将策划报道理念定义为:“坚持以事实为本,追求报道平衡与零度情感。”[4]在采访中,记者不但采访了被拆迁一方,还采访了进行拆迁的当地政府的负责人,比如嘉禾县政法委书记、珠泉商贸城协调建设指挥部部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等等。这样不但整个报道更加丰满,也避免出现武断、片面等问题,正像记者所说:“操作舆论监督类报道,并不是简单地为某个人或某个群体讨公道,而是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下,探索事件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