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座谈篇

第七章 访问座谈篇

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著名记者鲍勃·福尔斯曼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决当不好记者的。”[1]古今中外的著名记者,像中国的邵飘萍、范长江、穆青、范敬宜、水均益、白岩松,外国的法拉奇、克朗凯特、默罗、华莱士等等,他们有的能够以鬼神莫测之手段获得新闻素材,有的能够纵横捭阖世界政坛,有的能够和人民群众水乳交融,还有的能够以一己之力开创一种全新报道形式。他们之所以能够获得成功并不单单因为写得好,最主要原因是他们无一例外都是新闻采访的行家里手,尤其善于访问,精于通过向采访对象提问题获取新闻素材,发现新闻事实。

访问是新闻记者采访的最基本手段,也是一种最重要的采访方法。它是新闻记者通过向采访对象提出问题、进行交流获取新闻素材的一种采访方法。

访问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种类。根据访问的规模可以分为单独访问和群体访问。单独访问就是新闻记者单独采访一个采访对象,像中央电视台长篇人物专访栏目《面对面》就属于这一类采访。群体访问是新闻记者针对多个采访对象提出问题,例如采访座谈会、记者招待会、新闻发布会等就属于这一类。如果按照访问的媒介不同来分类的话,访问又可以分为电视专访、广播录音采访、网络聊天采访、电话访问等等。如果按照访问提纲的同一性标准来划分,又可以分为结构化访问和非结构化访问。结构化访问是指新闻记者访问时虽然面对的访问对象不同,但是所提问题按照同一提纲提问,问题内容一样、顺序一样。非结构化访谈则反之。结构化访谈和非结构化访谈不仅在新闻采访领域使用,在社会调查领域也在大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