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家预测法
风险,好比是悬在商业银行信贷经营者头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风险之下,谁能预言未来?有时候,专家预测法就好比是信贷领域的“水晶球”,可以很好地揭示某笔小微企业贷款可能带来的损失。
如图所示,“专家预测法”的逻辑起点是破解信息不对称下的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问题,通过商业银行对“软信息”的生产、传递、加工、分析,运用关系型信贷技术,达到合理预测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未来发展趋势的目的。小微企业信贷业务专家预测法的科学内涵是,商业银行在关系型信贷的实践当中,以小微企业信贷客户为索取信息的对象,基于小微企业“软信息”的生产、传递和分析,通过运用专家的经验和知识判断,结合专家对于小微企业信贷业务的经验和规律的把控程度,对信贷业务的风险及未来业务前景进行前瞻性地判断。在专家预测法的框架之下,商业银行可以在缺乏足够的统计数据和原始材料等“硬信息”的情况下,对小微企业的未来做出有效地推测。此种推测,是有针对性的,可以对信贷活动中,小微企业潜在风险的性质和可能引发风险的因素进行比较准确的判断分析。
(一)个人经验法
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领域的专家可以凭借其在该领域擅长的管理经验和信贷技术对小微企业客户的未来发展趋势及其经营状况做出专家式的“个人经验”的价值判断和风险预估。个人经验法的优点较为显著,就是简洁明快、综合性强,特别适用于突发情况下小微企业客户的风险预测。例如,受环保政策影响,国家对于“散、乱、污”企业加大整治力度,此种情况下,大量小微企业被迫“错峰”生产和临时关停,对于商业银行存量授信的小微企业信贷客户如何加强资产管控,这就需要信贷专家的个人经验判断分析。有利就有弊,此种信贷方法也有其弊端,此种方法,依赖于信贷工作人员的知识结构、视野情况、软信息的占用情况,并且具有很强的主观色彩,需要赋予评价人的个人分析和风险喜好,在一定情况下容易产生偏颇,有失公允,需要结合其他信贷技术进行修正、补齐和完善。
(二)群体预测法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信贷实践中,集体的智慧是不容忽视的。商业银行有时候会通过信贷评审会等会议的形式,对于小微企业集群客户进行专家会诊式的集体共同研讨,针对议题各抒己见,相互启发,集思广益,针对信贷风险达成一致的、正确的研讨结论。此种方法的弊端在于专家开会时,容易产生附和权威或争论时碍于情面不便发表真实意见,容易形成意见干扰,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经过讨论后容易达成共识,发挥集体智慧。
(三)德尔菲法
德尔菲法,又称函询调查法,或者专家调查法,是在20世纪40年代由赫尔默(Helmer)和戈登(Gordon)首创,1946年,美国兰德公司为避免集体讨论存在的屈从于权威或盲目服从多数的缺陷,首次用这种方法用来进行定性预测,后来该方法被迅速广泛采用。20世纪中期,当美国政府执意发动朝鲜战争的时候,兰德公司又提交了一份预测报告,预告这场战争必败。政府完全没有采纳,结果一败涂地。从此以后,德尔菲法得到广泛认可。德尔菲是古希腊地名。相传太阳神阿波罗(Apollo)在德尔菲杀死了一条巨蟒,成了德尔菲主人。在德尔菲有座阿波罗神殿,是一个预卜未来的神谕之地,于是人们就借用此名,作为这种方法的名字。
如图所示,“德尔菲法”运用于小微企业信贷风险的识别,主要是针对原因复杂、影响较大而又无法用分析的方法加以识别的信用风险。该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程序:第一个环节,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复杂问题制定出风险调查方案,确定调查内容。第二个环节,聘请专家组,向所有专家提出所要预测的问题及有关要求,由专家组成员针对具体的风险项目进行独立的分析,并提出各自的判断结论。第三个环节,商业银行将各个专家的回复进行整理汇总,再将不同的意见反馈给专家组成员,让专家提出第二次意见回复。第四个环节,商业银行根据二次意见反馈,得出基本一致的判断结论。此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避免群体决策的一些可能缺点,有利于发挥专家独立思考的作用,每个专家的意见都能够得到最大程度地展示与发挥。与之对应的是,此种方法的缺陷集中体现为过程比较复杂,花费时间较长,对分歧较大的问题难以得出较为一致的结论,主观色彩较浓厚。
(四)主观概率法
如图所示,为了弥补“德尔菲法”的缺陷,商业银行先将小微企业信贷实践中需要分析的问题、风险和必要的背景材料函寄给信贷业务专家,由专家组成员凭借经验进行个人的价值判断和风险预判,提出预测的结果和数值回复给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收到答复后,根据概率论的原理求出专家主观概率的平均值作为判断结论。此种方法是对小微企业信贷经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的各种可能性的概率加以主观判定,具有较好的风险预判效果。
【信贷反思录】商业银行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专家预测法的主观色彩偏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