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动作,会有不同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不同,交际方式也不同,我们先来假想一下:
有一个中国男人,他在跟一个美国妇女谈话时看着对方,这是否失礼?
我们通常用摇头表示“不”的含义,在其他国家也是吗?
在大街上,你看见两个同性青年勾肩搭背或者手牵手,你有没有觉得怪异?
……
以上这些都属于非语言范畴,也就是身体语言。的确,我们在与人交往时候,沟通的方式绝不仅限于语言,还有肢体动作,举手投足之间,你都在向别人传递信息。按照中国人的习惯,点头表示赞同,微笑表示欢迎,皱眉表示厌烦等,这些简单的小动作其实都是文化的一部分。
然而,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意识到的是,即便同一个动作,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它的意义也是不同的。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非语言交际方式,即如点头这个最具有普遍意义的动作,在中国和美国表示的是赞同,但在尼泊尔、斯里兰卡和爱斯基摩,则表示“不”的含义,可能你会觉得匪夷所思,但这就是文化差异造成的。我们在与其他国家的人交流时,即便你能熟练地运用外语,也还是应了解他们的手势、动作、举止所表达的含义,只有这样,才能减少交流误差。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个故事:
在美国纽约的一所中学里,有很多外籍学生,其中就有一个十来岁的波多黎各姑娘。她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但最近,学校的校长怀疑她和另外几个女孩在学校抽烟,认为她做贼心虚,他的理由是,这名女孩被校长叫到办公室以后,总是低着头,不敢正视校长的眼睛。最后,校长将这个拒不承认错误的女孩赶出了学校。
女孩的父母在知道这件事后,请来家庭教师,这名教师刚好是拉丁美洲出生的,在经过一番盘查后发现,女孩与校长之间只是误会一场。
于是,家庭教师来到校长的家里,并对校长解释说:就波多黎各的习惯而言,好姑娘“不看成人的眼睛”这种行为是尊敬和听话的表现。
校长是通情达理的,他接受了家庭教师的说法,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妥善处理了这件事。这种目光视向不同的含义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也使他深刻感受到各民族的文化是多种多样的。
这就是典型的因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误会。肢体语言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一些国家里,人们认为能直视对方的眼睛是很重要的。美国人便是如此。但在美国,不是所有的民族都这样。而在一些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即使用欣赏的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
接下来,针对同一动作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不同含义,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归纳:
掌心向下的招手动作:在中国主要是招呼别人过来,在美国是叫狗过来。
OK手势:这一手势本来源于美国,表示“同意”“顺利”“很好”的意思;而法国表示“零”或“毫无价值”;在日本表示“钱”;在泰国它表示“没问题”;在巴西表示“粗俗下流”。
翘起大拇指:一般都表示顺利或夸奖别人,但也有很多例外,在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表示要搭车,在德国表示数字“1”,在日本表示“5”,在澳大利亚就表示骂人“他妈的”。与别人谈话时将拇指翘起来反向指向第三者,即以拇指指腹的反面指向除交谈对象外的另一人,是对第三者的嘲讽。
V形手势:这种手势是二战时的英国首相丘吉尔首先使用的,现在已传遍世界,表示“胜利”,如果掌心向内,就变成骂人的手势了。
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会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
除轻轻触摸外,再谈一谈当众拥抱问题。在许多国家里,两个妇女见面拥抱亲亲是很普遍的现象。在多数工业发达的国家里,夫妻和近亲久别重逢也常常互相拥抱。两个男人应否互相拥抱,各国习惯不同,阿拉伯人、俄国人、法国人以及东欧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国家里,两个男人以热烈拥抱、亲吻双颊表示欢迎,有些拉丁美洲国家的人也是这样。不过,在东亚和英语国家,两个男人很少拥抱,一般只是握握手。
在英语国家,同性身体接触是个难以处理的问题。一旦过了童年时期,就不应两个人手拉手或一个人搭着另一个人的肩膀走路。这意味着同性恋,在这些国家里,同性恋一般会遭到社会的强烈反对。
总之,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由于文化习俗的不同,同一动作的含义也有很多差别,所以,肢体语言的运用只有合乎规范才不至于无事生非。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即便相同的动作,也有不同的含义,事实上,对肢体语言的研究有助于对语言的研究。另外,有些时候,人的动作与说的话并不一致,这时,我们要将二者与整个情景结合起来理解,以免发生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