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言自语有利于释放压力
生活中,我们都知道,一些精神病人都有一个症状,那就是自言自语,他们有的独自讲话,有的喃喃自语,有的宛若亲友在旁滔滔不绝。因此,当我们发现某个人旁若无人地自言自语时,便会认为他在发“神经”,认为他是脑退化或者心退化。
而实际上,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自言自语在正常人中也存在,单纯的自言自语不一定是病态,从某种意义上说,反而有利于身心健康。可以说,自言自语其实是人自我解压的一种方式,也就是说,如果你也有这样的习惯,不要恐慌,这不是什么精神病。我们不妨先来看下面一个故事:
琪琪已经15岁了,她刚上高中,进入新的环境,和同学们相处得很融洽,学习也很刻苦。新学期的期末考试要到了,琪琪突然觉得压力很大,同学们经常看见琪琪一个人喃喃自语,吃饭的时候一个人说话,打开水、洗澡、睡觉的时候都会说,同学们都很害怕,把这件事告诉了琪琪的父母。
后来,母亲不得不带琪琪去看心理医生,在和医生交流后,医生对琪琪的母亲说:“其实没什么大问题,孩子会自言自语,是她能自我调节的表现,孩子学习压力大,如果闷在心里,倒更容易出事。”听到医生这么说,琪琪和她的母亲都放心了。
生活中,可能不少人都会和故事中的琪琪一样,偶尔会自言自语,由于自言自语多表现在精神病人身上,所以长期以来,人们总觉得那些自言自语的人都是不正常的。其实,每个人都可能出现自言自语的情况,现代心理学认为自言自语是一种最健康的缓解精神压力的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精神放松术。
心理学家研究认为,自言自语是消除紧张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地发泄心中的不满、郁闷、愤怒、悲伤等不良情绪,有利于消除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当你忧虑重重时,若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谈话,可能会使你拓展思路,变换考虑问题的角度,减少钻牛角尖的机会。
心理学家的研究还总结出,自言自语能使人:
①保持镇静。自言自语的音调有一种使人镇静的作用,有一种安全感和人际交往的效应。调整思绪自我大声对话,可以调整大脑中紊乱的思绪,尤其是在紧张、劳累时。
②缓解矛盾。自言自语有利于澄清问题的是非,缓解矛盾冲突,比较各种解决方法的利弊,避免盲目冲动。
③消除不良情绪。许多不良情绪如焦虑、紧张、忧虑和担心,若能讲出来,压在心中的石头就会被搬走,从而达到心理平衡。
④改善睡眠。冥思苦想和各种不良情绪可导致或加重睡眠障碍,自言自语可终止思虑,减轻消极情绪,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
⑤改善社交能力。各种消极情绪会影响人的社交能力,使社交能力受损,质量下降。自言自语能疏泄不良情绪,使心理保持平衡,进而提高社交能力。总之,自言自语有时是一种健康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不能不加判别地认为都是病态。
因此,因此,面对自言自语,我们应该判断那是正常的自言自语还是精神疾病。正常的人自言自语是由于思考问题所致,而长期精神压抑或抑郁的人是在精神恍惚的状态下,产生幻觉,在幻听中与实际不存在的人进行言语沟通。
可见,只要不是与幻觉有关的自言自语,就都是正常的。良好的自我交谈可以有效地发泄心中的不满、郁闷、愤怒及悲伤等不良情绪,有助于消除紧张,恢复心理平衡。当人们思虑重重时,若有机会听听自己的谈话,并对自己提一些问题,那么从一个角度看问题或钻牛角尖的可能性就会减小。
每个人都有多重性格,当人们遇到棘手的问题、内心出现矛盾的时候,各种不同的性格之间就会展开斗争,也就是人们的思考过程。有些人的斗争是在内心进行的,也有人会不自觉地对自己说出来,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自言自语。另外,当一个人专注于某一事情、完全沉浸在对这件事的思考之中时,就会不自觉地自言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