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对方内心,通过其眼部小动作判断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这句话的意思是,观察一个人,没有比观察他的眼睛更好的办法了。眼睛掩藏不了内心的邪恶,心胸正直的人,眼睛就明亮,心术不正的人,眼睛就浊暗。人的语言和动作都可以假装,但是眼睛是无法假装出来的,因此,想要了解一个人的内心,可以通过眼睛来判断。
相传,清代的曾国藩就是个看人的高手。有一次,李鸿章打算向曾国藩推荐几个人选,当他们赶到的时候,曾国藩刚好外出散步去了,于是李鸿章便示意三人在厅外等候。当曾国藩散步归来,李鸿章请他去考察那三个人时,却被曾国藩拒绝了。原来,他在散步回来的途中刚好看到那三个人,根据这三人当时的神态,曾国藩的心里早已有了主意。于是他向李鸿章说道:“这三人当中,左边的那个人忠厚老实,办事比较谨慎,可以派其从事后勤供应之类的工作;中间那个是个阳奉阴违的人,不能担当重任,只能让其从事一些无足轻重的活;至于右边的那人是将才,有大将气度,将来定有作为,应予以重用。”
李鸿章听完以后,很吃惊,问他何时考察出来的。曾国藩笑着回道:“刚才我走到这三人身边时,左边的那个低头不敢仰视,可见比较老实,做事小心细致;中间的那个人,表面上毕恭毕敬,待我走后,却左顾右盼;至于右边那个,始终挺拔而立,双目直视前方,不卑不亢,有大将的作风。”而曾国藩所指的具有将才的人,就是后来的淮军勇将、担任台湾抚巡的刘铭传。
曾国藩根据三个人眼睛的变化,判断出他们三人的性格。通过眼睛看人心的方法,由来已久。眼睛,可以将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完完全全地表露出来,只要懂得了其中的玄机,就可以通过眼神,准确地判断他人的性格特征,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一来,可以缩短发现人才的时间,提高办事效率。
那么,要如何做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通过眼睛识人?首先必须要做到细心观察。
眼部动作的变化受大脑意识的影响,当一个人内心发生变化的时候,他的大脑会对眼睛发出相应的指令,当眼部接受这个指令后,便会做出相应的动作。人际交往中,只要能够把握住对方眼部小动作,便可以轻松地了解他内心的活动。
比如,一个内心正直的人,他往往做事光明磊落,内心无所畏惧,因此,与人交往时,会目光坦荡。相反,那些心怀鬼胎的人,因为内心不平静,所以与他人目光接触时,会害怕他人的注视,而有意地躲避双方的目光交流。
总之,一个人内心的真实想法,会通过眼部的小动作准确地表达出来。人际交往中,如果能够留心观察对方的眼部动作,相信你也可以从中获得重要的信息。如果能够把这些知识巧妙地运用到交际场上,你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了解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