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学

(一)文学

四川文学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在汉赋四大家、唐宋八大家之中,出生于四川的各有其三;在现代文学史中“鲁郭茅巴老曹”(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六位大师,四川人占两席(分别为乐山人郭沫若、成都人巴金)。在长篇小说领域,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沙汀、李劼人、艾芜、马识途等人成就突出,成为中国现代小说史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其中,罗广斌、杨益言的长篇小说《红岩》,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影响。艾芜的《百炼成钢》是“十七年时期”为数不多的反映工厂生活的长篇小说之一,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图为“文学川军”的主要代表作品。

改革开放以后,“文学川军”的队伍日益壮大,当代现实主义文学以马识途等为代表,藏地文学以阿来等为代表,乡土文学以周克芹等为代表,军旅文学以柳建伟、麦家等为代表,儿童文学以杨红樱、邱易东等为代表,共同谱写了丰富多彩、实力不凡的四川文学新篇章。其中,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推动了时代文学从政治向人性和伦理的拓展,获第一届茅盾文学奖;阿来的长篇小说《尘埃落定》描述了独特的藏族风情和藏族文化,将人文关怀意识与地方文化达成内在契合,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此后他又创作了《空山》《格萨尔王》《云中记》《蘑菇圈》等有影响的小说。麦家则连续推出了《解密》《暗算》《风声》等军事题材作品,相继被改编成影视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杨红樱的《笑猫日记》系列作品长期位于全国童书销售排行榜前列,并获得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图书奖、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作品奖等奖项。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四川作家创作的作品有5部获茅盾文学奖,4部获鲁迅文学奖,37部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5部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4]。这些成就的取得与四川作家们对独特地域的坚持和挖掘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5]

在诗歌领域,成都一直是中国诗坛的重镇。1957年在成都创刊的《星星》是新中国成立后创刊最早的诗刊,与北京的《诗刊》并称当代诗歌刊物的“双子星”。《星星》不仅发表过毛泽东、郭沫若、艾青、臧克家等政治文化界人士的作品,而且还推出过舒婷、北岛、顾城、海子等著名诗人的代表作,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成都市不仅连续举办了三届成都国际诗歌周,而且还承办了第六届中国诗歌节,通过举办主题论坛、诗歌朗诵、采风创作、进学校、进社区等活动,拉近诗歌艺术与人民大众的距离,在全社会营造了“诵诗、爱诗、乐诗”的良好氛围,展示了深厚的城市文化底蕴。

四川也是我国科幻文学大省,拥有丰富的科幻创作资源、作品资源、读者资源以及出版资源。《科幻世界》杂志自1979年创刊以来,发掘培育出了刘慈欣、郝景芳、韩松等知名科幻作家,刊载了《三体》《发条女孩》《荆棘》等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作,堪称中国乃至全球发行量最大、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文学专业期刊。全国科幻文学最高奖项“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以及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科幻新秀奖“未来科幻大师奖”也都是在四川首创。世界科幻协会年会、中国(成都)国际科幻大会、中国科幻大会等国内外科幻大会先后在四川举办。

除传统文学外,四川省网络文学也呈现欣欣向荣之势,创作的各类型网络小说百花竞放,网络文学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列。《琅琊榜》《成都爱情故事》《藏地密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斗破苍穹》等一批优秀网络文学作品获得广泛认可,在起点中文网、掌阅、晋江文学等多个网络文学平台上取得较高的阅读量,不少作品还被改编成热播影视剧;庹政的《商藏》、瑞根的《还看今朝》、卷土的《外科医生探案录》等现实题材作品以社会热点为依托,在网络文学领域获得很高的评价,彰显出“网络文学川军”的不俗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