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之都独领风骚,民营书店成全国标杆
成都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阅读氛围浓厚,市民年人均纸质阅读量、数字阅读量、居民家庭户均藏书册数等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曾获“全国最爱阅读城市”称号。成都市现有书店3522家,书店数量不仅位居全省首位,在全国也仅次于北京,每万人拥有书店2.16家,位居全国前列,成为当之无愧的“中国书店之都”[40]。其中,民营书店在全市实体书店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全国民营书店发展的标杆。言几又等民营书店将传统图书卖场打造成城市公共文化生活中心,多元化经营,满足读者一站式文化体验,成为我国民营书店的典型代表。2018年四川省出版物民营发行企业实现销售总额25.50亿元,占全行业的21.44%[41]。
在扶持实体书店政策的推动下,成都市成为全国知名书店的聚集地,不仅推动了本土民营书店成长壮大,而且也吸引了方所、Page one、钟书阁、三联韬奋、西西弗等国内知名书店品牌来蓉落户。其中,言几又从成都走向北京、上海等地,已在全国14座城市开设书店近6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国家影响力和区域性影响力的品牌书店多达100多家。
除大型书店外,许多风格独特、小而别致的独立民营书店遍布大街小巷,大多专注特定领域,满足读者多元化的小众阅读需求,引领读者向纵深化阅读方向发展。例如,行知书屋专营老版连环画,求知书社偏重文史哲类图书,无早书店针对爱好外国艺术的读者。
近年来,成都市书店不断创新经营方式,在经营业态上进行升级与重构,将阅读与文化创意融合。如今很多书店已不仅仅是卖书的地方,而且逐渐转型成为市民提供阅读、展览、讲座等多重文化生活的空间。言几又书店常年举办“书香锦江·人间词话”活动,先后邀请著名文艺评论家和作家与读者现场交流分享。方所书店经常邀请国内外文化界名人来店开讲座,开展相关阅读公益活动近300场,涵盖文学历史、艺术时尚、建筑设计等各个领域,有效带动了书店人流量的增长。钟书阁针对儿童开展了小店员4小时体验、夜宿、绘本阅读、艺术家分享会等系列活动,让书香陪伴儿童成长。散花书院充分发掘成都的独特文化魅力,策划出版了《诗意草堂》《遇见宽窄巷》等书籍,并邀请文化名家来书院开展活动,让读者深切感受天府文化的独特魅力。这种复合发展方式的创新,不仅推动书店“内涵”的改变,为市民带来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彰显了成都的文化创新基因,塑造出“书香成都”的城市新名片,进一步扩大和传播了天府文化。
图为有“最美书店”之称的成都钟书阁银泰中心店内景。
成都书店还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使成都市因为“书”而成为全球的焦点。在政府大力支持下,成都方所书店自2014年起已连续策划举办了多届成都国际书店论坛,每年选择不同的业界主题,累计邀请几十家全球极具影响力的书店及书业代表在蓉开展经验分享与思想交锋。2017年亚洲书店论坛在成都市成功举办,汇集了东京岩波、台北好样本事、北京单向街、上海钟书阁等众多亚洲知名书店和行业“大咖”。这些业界盛会的接连举办,不仅使世界各地书店可以通过成都市吸收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而且也凸显了成都市民营书店的国际影响力,使书店成为连接成都与国际的纽带、展现天府文化魅力的窗口。“书香成都”的国际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天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力。
四川省新闻出版产业在城市出版、数字出版等领域发展较为滞后。以数字出版为例,一方面,四川省包容开放、休闲舒适的人文氛围吸引了很多川籍和外地网络文学作家驻留,产生了数量众多的网络文学作家,《琅琊榜》《藏地密码》《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热门网络小说被改编成热播影视剧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另一方面,由于四川省缺乏有影响力的IP运营平台,很多四川本土网络文学作家的作品往往发布在起点中文网、腾讯文学、百度小说等国内知名网络平台,而且川籍网络作家作品的影视改编也并非由四川本地企业进行,近年来不少川籍网络文学作家已移居外省市,这应该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