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建筑陶瓷:入围全国四大生产基地

(一)夹江建筑陶瓷:入围全国四大生产基地

夹江县建筑陶瓷产业起步于1987年,凭借独特的红页岩资源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个传统农业县因瓷而兴,在短时间内构建起陶瓷产业集群,被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称为“夹江现象”。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夹江县陶瓷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形成以建筑卫生洁具陶瓷为主、带动工艺美术陶瓷和功能性陶瓷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产品涵盖各类中高档内外墙地砖、卫生洁具陶瓷、透水砖等多个领域,在窑炉设备、工艺技术、产品品质等方面位居国内前列。夹江县已成为全国四大建陶生产基地之一,被中国建材工业协会、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授予“中国西部瓷都”的称号。2017年,夹江县陶瓷销售收入达29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60%,龙头产业地位十分稳固[12]。夹江县现有陶瓷企业60家,年产能4.5亿平方米,产能占省内的77%、西部地区的38%、全国的7%[13]

自2016年以来,夹江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进陶瓷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陶瓷产业和陶瓷产品向高端转型,重点推进了煤改气、“退城入园”、环保治理等工作,推动陶瓷企业向中高端产品生产发展,将传统的建筑陶瓷延伸至功能性陶瓷。目前,该县已成功研发地暖陶瓷、海绵城市透水砖等20余种全国领先的高附加值产品,成功销往我国北方和俄罗斯市场。

夹江县陶瓷企业还将夹江年画、手工书画纸、雕刻等地域文化元素融入建筑陶瓷,开发出了壁画、山水画、篆刻等系列艺术陶瓷产品,为传统陶瓷注入艺术活力。例如,盛世东方陶瓷有限公司建设了建筑陶瓷艺术中心,不仅建有特色礼品部和陶艺体验馆,展示销售瓷、纸、茶、年画等当地特色文创产品,而且还邀请中国当代著名书法篆刻家陈复澄设立工作室,以刀为笔、手工制作篆刻书画陶瓷,将传统工业瓷砖与书画篆刻艺术相结合,开创出全新的高端手工艺术瓷砖,推动陶瓷从传统生活用品向艺术欣赏品的华丽蜕变,成为夹江县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

从硬件设备和生产技术上看,夹江陶瓷已经进入国内先进行列,但在营销管理、品牌建设等方面,与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夹江县大部分陶瓷企业都属于生产性企业,研发创新和品牌营销方面比较薄弱,在生产能力、工艺技术、产品档次、渠道网络、品牌实力等方面参差不齐。大多数中小企业产能小、产品结构单一、产品附加值低、市场影响力小。特别是近年来到夹江县贴牌生产的广东企业和品牌日益增多。贴牌生产已经成为当地陶瓷企业的重要生存方式,影响了企业的自主创新发展。如何跳出以产能规模为主的竞争模式,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成为夹江县陶瓷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