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音乐

(四)音乐

四川省发展音乐产业具有良好的历史基础、环境资源和人才优势。四川省音乐土壤深厚。早在唐朝和五代时期就成为全国多元音乐文化的聚集地。杜甫曾用“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来描绘成都这座“古代东方音乐之都”。永陵“二十四伎乐”、青城洞经古乐等史料文物也印证了四川在音乐史上的辉煌。四川省音乐人才丰富。省内拥有四川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音乐院校或设有音乐专业的院校,每年可培养音乐及相关专业人才超过3万人。成都市音乐消费能力旺盛,独特的文化气质和生活美学吸引了大量音乐人才和音乐演出,形成了巨大的音乐市场;阿坝、甘孜、凉山、乐山等市州极具魅力的自然生态景观和多彩绚丽的人文景观,成为发展音乐产业的独特优势。

近年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音乐产业发展。2016年四川省政府就召开了音乐产业发展专题会议,成立了全国首个由省长任组长的音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音乐产业发展规划,积极培育音乐市场主体,推动音乐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四川省基于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初步形成了以成都市为核心,以甘孜、阿坝、凉山三州和乐山市为重点,其他市州联动发展的“1+4+N”四川音乐季模式。其中,“1”是指以成都市为核心,将其打造成有国际影响力的音乐之都;“4”是指乐山、阿坝、甘孜、凉山四市州举办的春夏秋冬四季音乐节;“N”是指全省其他地方音乐季(节/周)活动百花齐放。

2018年,四川省共举办音乐节96场,比2017年增长33%,音乐节数量位居全国前列;全年约有739万人参加四川地区的音乐节,3年内年均增长271%;音乐季(节/周)演出收益从2016年的8453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5.6亿元,年均增长260%[14]

1.成都:打造国际音乐之都

作为全省音乐产业的核心地区,成都市自2016年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支持音乐产业发展的意见》以来,提出打造以高品质音乐演艺为核心影响力的“国际音乐之都”的目标,构建现代音乐产业链,初步形成了涵盖音乐生产创作、演艺展示、设备集散、版权交易的产业格局,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升级,呈现良好发展态势,2018年音乐产业产值达397.86亿元,同比增长21.69%[15]。《2017中国音乐产业发展指数报告》显示,成都市音乐企业指标和音乐产业行政支持度指标位居全国第一,音乐产业发展综合指标位居全国第二位[16]

在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成都市不仅吸引了酷狗音乐、阿里娱乐、太合乐动、爱奇艺等一批行业龙头企业来蓉发展,而且也培育了咪咕音乐、成演集团、正火传媒、星娱传媒等本土企业做大做强,徐晓峰、张靓颖、谭维维、李宇春等著名音乐人的工作室或企业也在此落地。目前,全市共有音乐企业400余家[17]。其中,咪咕音乐与环球、华纳、索尼、滚石等近千家知名唱片公司签约,并投资30亿元打造咪咕“音乐新生态计划”,建成了国内最大的正版音乐曲库之一;成都演艺集团斥巨资打造的大型历史文化音乐剧《金沙》,不仅“复活”了3000年前的金沙遗址文物,而且也让更多的人领略到成都独特的文化魅力,目前该剧已演出约2000场,超过50万观众观看[18];广州锐丰打造的锐丰国际音乐演艺创意产业园包括体验展贸中心、录音棚、摄影棚、灯光特效展示厅、原创音乐首发厅、国家级音响设备检验中心、研发智造基地等;艺能公司借助香港红馆的制作力量,使成都市成为创意、制作、营销、演出的“产业链集聚地”和“演唱会的中央厨房”。

成都市还相继建设了成都演艺中心、城市音乐厅、城市音乐坊、露天音乐公园等一系列高规格音乐场所,为建设国际音乐之都打下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其中,成都城市音乐厅总座位达3600多个,是目前西部最大的音乐厅,在全国综合类剧院中规模排名第三[19];成都露天音乐公园是目前全国唯一的特效声景观公园,拥有各种大小、形态的剧场,可以满足不同的演出需求。据统计,目前成都全市共有大中型音乐演艺场所37个、音乐主题酒吧等小型场馆超1000个[20]

图为成都露天音乐公园。

近年来,成都市不仅成功创办了蓉城之秋·成都国际音乐季、成都国际音乐(演艺)设施设备博览会、“金芙蓉”原创音乐奖等品牌活动,而且还相继吸引了“草莓音乐节”“日落春浪电子音乐节”“热波音乐节”“乐杜鹃音乐节”“简单生活音乐节”等全国备受关注的音乐节品牌在成都落地,带动了音乐演艺市场的繁荣。2017年,成都市各类市场化、产业化音乐节和演唱会票房突破4亿元,较2016年增长100%[21]。2018年成都市共举办12场音乐节,数量位居全国第二[22]

成都市把文化作为音乐产业的核心内涵,并注重将音乐与园区、旅游小镇等载体相结合,目前已经形成了“四大音乐产业园区”和“五个音乐小镇”。四大音乐产业园区包括青羊少城音乐视听产业园、龙泉驿梵木创艺区、东郊记忆、城市音乐坊。其中,东郊记忆引入110余家优质企业,涵盖时尚文创、数字音乐、展览演艺、文旅体验等业态[23];梵木创艺区形成了集“音乐制作—艺人经纪—演出活动—演艺设备—作品版权”为一体的完整音乐生态链,每年固定开展大型艺术活动30余场,开展其他演出及文创活动210余场[24]。洛带、白鹿、街子、安仁、平乐5座音乐小镇也初具雏形,并具有各地独特的市场定位和特色。其中,洛带音乐小镇以流行音乐为主,白鹿音乐小镇以古典音乐为主,街子音乐小镇以传统音乐为主,安仁音乐小镇以国际音乐生活与创业社区为总体定位,平乐音乐小镇以“音乐+文创+旅游”融合发展模式为特色。目前,上述音乐小镇全年开展音乐演艺项目和活动达110余个[25]

图为成都白鹿音乐小镇的外景。

2.其他市州:打造独具特色的音乐品牌

除成都市以外,四川省凉山、阿坝、甘孜、乐山等市州利用自身地域资源和民族文化特点,通过将音乐节与传统节庆、民族歌舞服饰、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旅游景点等资源相结合,走出一条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相映成趣的音乐产业特色发展之路。目前,四川省已经形成了春季以乐山旅游文化为主题的“峨眉山佛光花海音乐节”,夏季以阿坝州原创藏歌为特色的“红原大草原夏季雅克音乐季”,秋季以甘孜州情歌为基调的“康定国际情歌音乐节”,冬季以凉山州彝歌会为基础的“四川大凉山冬季阳光音乐季”等四季音乐品牌。据不完全统计,“四季音乐节”共吸引超百组乐队、500多位国内外知名艺人、220位民间歌手参加展演,共计40余万人次赴现场参加,累计480万人次通过网络直播观看,拉动文化、旅游等各类消费达50亿元[26]

其中,雅克音乐季是“四季音乐节”的典型代表。阿坝州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缘,拥有距离成渝都市圈最近的大草原。红原县以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为资源优势,打造出了国内一流的雅克音乐季,走出了一条音乐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如今,雅克音乐季把藏羌彝走廊传统音乐和时尚流行音乐有机结合,除举办“海拔最高的音乐节”之外,还推出了音乐节艺人预热LIVE演出、五省七州山歌弹唱邀请赛等多场音乐主题活动,开发推出了T恤、茶叶、丝巾、非遗手工艺品等30多款具有四川特色的文创产品。红原县将雅克音乐季作为发展音乐产业的主体,共推出1000余首原创音乐作品[27],不仅大大推动了四川本土藏羌彝音乐的繁荣发展,而且还带动了餐饮、住宿、旅游文化产品研发等其他产业发展,使当地旅游综合收入从2016年的0.63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1.52亿元[28]。红原雅克音乐季已成为落实四川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生动缩影。

当前,四川省音乐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很多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短板。一是从产业链条来看,成都市在人才和市场方面优势明显,但在制作、包装、经纪、推广等环节相对薄弱;其他市州主要以音乐节为主,产业链条上的其他环节则不够完善。二是从产业影响力来看,产业规模与北京、上海等发达地区差距较大,全国知名音乐品牌仍较少,聚集效应未能完全显现。三是从人才和创作来看,原创能力较弱,在人才争夺战中与北上广深等地区相比,缺乏竞争力,本土音乐人才有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