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实力雄厚
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业起步于1959年,我国第一只黑白显像管即由四川当地的红光电子管厂生产。改革开放以后,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业逐渐实现了从军用产品向彩电、计算机等民用产品的转变,从以生产制造为主向制造与研发应用相结合的转变,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近年来,不仅华为、京东方、英特尔、IBM、德州仪器等一批世界500强和国际知名电子信息制造企业落户四川,长虹、九洲等众多本土企业也成为行业龙头,推动电子信息制造业快速发展。四川省已成为近年来我国电子信息制造业综合实力提升最迅速的地区之一,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报告,2017年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发展指数为70.13,高于各地区平均分,位居中西部之首、全国第七位[2]。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已建成上下游链条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并在计算机、新型显示等领域拥有较强实力。
在计算机领域,四川省以成都市为主体,以英特尔、格罗方德、海威华芯等企业为核心,是我国西部最大的芯片生产、封装和测试基地。全球一半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四川省封装测试,全球50%的苹果平板电脑由四川省生产。四川省微型计算机年产量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3]。
在新型显示领域,四川省逐渐形成了以成都、绵阳和眉山为基地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建立了涵盖上游原材料和零部件、中游显示面板和模组、下游显示应用组成的成熟产业链,实现了产品、产值、规模的突破性发展。其中,京东方投产了中国第一条、全球第二条第六代柔性AMOLED显示屏生产线,在屏幕厚度、折叠性能、响应速度、画面显示等达到领先水平,带动四川省AMOLED柔性显示屏出货量位居全国第一。
从地域分布上看,四川省电子信息制造业初步构建了“大”字形的“一核一带两走廊”空间发展格局。其中,成都市是全省电子信息制造业的核心,已经形成了“一芯(集成电路)一屏(新型显示)”为特色和突破口、产业链完整的制造体系。此外,绵阳市作为中国唯一一座科技城,科技人员和智力资源密集,电子信息制造业在全市、全省中也占据重要地位,产业链逐渐从传统通信设备向数字家庭产品、新型显示和集成电路等新兴领域延伸,并拥有长虹、九洲等两家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