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发行协同发展,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一)出版发行协同发展,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

自2016年实施振兴四川出版工程以来,四川省出版发行产业持续做大做强,形成了以四川出版集团、四川新华发行集团、新华文轩等省属重点出版企业为主体,城市出版社、高校出版社等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川版图书”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提高,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和市场传播力的优秀出版物涌现,全国获奖图书和重点图书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入党》等6种图书入选中宣部重点主题出版物;《雪域精工:藏族手工艺全集》等5种图书和《科幻世界》等2种期刊荣获第四届中国出版政府奖,获奖数量创下了四川省历年之最;《琅琊榜》《鲁班绳墨:中国乡土建筑测绘图集》分别荣获第六届、第七届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1.新华文轩成振兴四川出版主力军

新华文轩作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首批成果企业之一,于2005年由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发起成立,并于2010年以市场化方式整合四川出版集团下属15家全资子公司。新华文轩通过发挥掌控终端市场、连锁营销网络等发行优势带动出版板块的快速崛起,形成出版与渠道协调发展的态势,从一家单一的发行企业发展为综合文化服务集团,成为振兴四川出版的主力军,竞争力在全国同行业中领先。

大力拓展发行渠道建设,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发行渠道一直是新华文轩的传统优势。早在1998年,新华文轩的前身四川省新华书店就成为国内第一家开展网上业务的新华书店。2009年起,新华文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渠道,目前已形成400多家覆盖电商平台、新媒体等全渠道、多场景的电商连锁新格局,常备图书品种80万种,70%城市实现“次日达”[30]。2018年,文轩网图书销售规模国内电商排名位居第三,新华书店系统排名第一。在线下,新华文轩还大力推动实体书店建设步伐,推动实体书店从传统发行渠道商向阅读服务提供商转变,形成了文轩B0OKS、轩客会、读读书吧、kids Winshare、文轩云图等品牌,进一步挖掘二级城市的图书市场空间,实现文轩书店的全省“一县一店”全覆盖。目前,新华文轩已在四川全省建有160余家不同类型的实体书店,形成了“大书城顶天立地、小书店铺天盖地”的实体书店网络体系。2018年,新华文轩实体书店的零售业务实现销售收入6.62亿元,同比增长8.06%,在全国实体书店销售收入整体下降的环境下实现了逆势上扬[31]

图为新华文轩旗下的实体书店内景。

突出图书出版主业,以“三精”理念做强出版。作为一家以发行起家的出版企业,新华文轩为突出出版主业,2010年以来为出版板块增资超过3.7亿元,成为四川出版界甚至全国出版界绝无仅有的大手笔。新华文轩坚持精准出版、精细出版、精品出版的“三精”出版理念,潜心打造精品力作,走高质量发展道路。2018年出版板块利润达1.57亿元,当年文轩出版销量10万册以上的图书为64种,涌现了一批经济、社会效益俱佳的出版物。其中,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米小圈上学记”系列共出版33种图书,截至2019年底已累计销售8454万册、17.18亿码洋,被业界誉为“现象级超级畅销书”和“行业爆款IP新秀”。2016年至2018年间,文轩出版入选国家级大奖和国家级重点项目数量创历史新高,其中8个项目入选中国出版政府奖,9个项目入选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出版板块的快速崛起彻底改变了新华文轩过去发行强、出版弱的局面。图书出版成为新华文轩发展的新引擎,推动企业健康发展。2018年新华文轩在全国36家出版集团中排名第十三位,2019年更是位列第七位,创历史新高[32]

利用互联网思维,创新产品形态和服务模式。新华文轩旗下各家出版单位借助互联网技术,采用市场化的营销手段,推动出版产品的融合发展。四川人民出版社建立了自有矩阵式融合出版品牌“盐道街3号书院”,已推出上线多个平台及几十种成果物,“基于共建共享共赢模式的四川公共文化云”“锦书云融合出版孵化平台”等融合产品相继上线。四川教育出版社开发了“基于AR技术的学科教材教辅整体解决方案”,其中“秒懂地理”项目已经在全国除港澳台以外所有省份完成落地,成为国内第一个真正实现落地进课堂的数字教学项目。四川文艺出版社将《万物生灵——冯骥才写给孩子的散文》有声书与图书同步上线,有力促进了纸质书的销售,目前有声书收听量已超2万次,纸质书已销售近8万册[33]

探索多种模式推动出版“走出去”。新华文轩旗下出版社通过建立对外出版机构、建设跨境图书发行渠道、举办各类展览及文化活动等方式,探索适合自身的“走出去”模式。四川文艺出版社的《琅琊榜》,借着同名影视剧的热播,成功输出到韩国、泰国、越南等东亚、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四川人民出版社、四川美术出版社、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天地出版社分别设立伦敦编辑部、南亚出版中心、欧洲图书中心、澳洲编辑部等海外机构,解决了“厨房在国内、餐厅在国外”的“走出去”瓶颈,可根据海外出版需求策划选题并开展业务,已达成了多部图书的版权输出、合作出版意向。新华文轩各单位图书版权输出从2015年85项跃升至2018年307项,位居全国出版集团第四、地方出版集团第二[34]。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的相关报告,2018年新华文轩在针对“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版权输出数量位居全国第三位。版权“走出去”既扩大了川版图书的国际影响力,也成为“讲好四川故事、弘扬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的重要力量。

2.高校和城市出版社形成特色品牌

除新华文轩之外,四川省内各高校出版社和城市出版社也依托自身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出版品牌,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影响力。其中,四川大学出版社依托丰富的作者文化资源,将学术出版、教育出版作为特色品牌,先后出版了《儒藏》等古籍整理品牌图书、“中国符号学丛书”等学术品牌图书以及十余个学科门类的高校教材,学术文化影响力不断扩大。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以大学教材和学术专著为重点,在轨道交通领域形成特色出版品牌,不仅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反映中国高铁技术的英文版学术著作,还先后与越南、老挝、印度等国家的出版机构签订了“轨道交通技术丛书”等版权输出协议。成都时代出版社立足天府文化资源,推出了《蜀藏》《诗镜》等“天府记忆”系列出版物,策划出版的《寻绣记》获得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民族类金奖、中国“最美的书”这两大全国出版装帧界的最高荣誉,填补了四川自主策划图书在书籍设计方面奖项的空白,进一步提升了出版社的品牌效应和影响力。

图为成都时代出版社出版的《寻绣记》,荣获“最美的书”。

3.推出形式多样的阅读文化大餐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振兴四川出版工程,自2015年起,四川省每年在4月23日“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日期间,举办全省联动、丰富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打造书香天府阅读品牌,全省阅读氛围日渐浓厚,读者覆盖面空前广阔,阅读形式更加立体灵活。2019年“书香天府·全民阅读”活动日期间,四川省共举办有规模的活动400余场,现场参与人数40余万人次[35]

四川省还于2019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天府书展,填补了我国中西部地区综合性书展的空白。天府书展以“爱阅读·会生活”为永久主题,2019年度共吸引全国29家出版集团、近300家单体出版社、17家民营图书策划单位和30余家非书文创企业参与,主会场展示展销11万种图书[36],接待读者110余万人次,销售图书2992万元码洋[37]。其中,四川精品图书馆充分展示了四川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振兴四川出版工程的丰硕成果。

图为南充阆中市2019年“全民阅读活动日万人经典诵读”现场。

2019天府书展除在成都市设置主会场外,还在全省21个市州所有新华文轩门店和相关阅读场馆设置了200多个分会场,为读者带来新书发布、作家签售、公益文化讲座、行业研讨等500余场精彩的阅读活动,将优质阅读、名家名师及活动资源带进乡村、校园、革命老区和贫困山区,扩宽了全省文化惠民的覆盖范围[38],成为四川建设文化强省、推广全民阅读的重要平台。

2019年11月,首届天府书展在成都举行,填补了我国中西部大型书展的空白,不仅充分展示了四川出版发行行业取得的丰硕成果,也为全省读者提供了一场阅读文化大餐。图为书展活动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