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焕发新活力
近年来,四川省出台了《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四川省传统工艺振兴实施计划》等文件,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传承力度,推动传统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代、融入生活,促进文旅融合,不断走向省外甚至海外市场,成为四川的闪亮名片,使传统技艺在焕发新活力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自贡市海天公司的彩灯除了在昆明世博园、西安大唐芙蓉园、上海世博园等地展出,还走向欧美海外市场,不仅传承与发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图为该公司设计的彩灯样式。
自贡彩灯构思巧妙,制作精良,将传统制作技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传统彩灯的实用化、生活化和商品化,不仅形成了彩灯产业,也成为中国在海外著名的节庆文化品牌。近年来,自贡彩灯通过在德国汉堡“点亮”G20峰会、进驻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自贡市已成为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多家彩灯企业获国家优秀进出口企业称号。2018年该市彩灯企业在美、英、法等37个国家和地区举办灯展78场,实现对外文化贸易出口3432万美元,同比增长60%,实现展销收入25.3亿元,同比增长46%。目前自贡彩灯已占国内彩灯市场份额的80%和国际彩灯市场份额的90%[17]。
“中国竹编艺术之乡”青神县大力引导农民发展竹编产业,成立了青神竹编产业园区,推广竹编作品进行版权登记,用创意设计来提升竹编产品的品质,推动传统工艺走进消费市场和现代生活。青神竹编已形成平面竹编、立体竹编、瓷胎竹编、竹浆纸、竹编灯笼、竹编皮包、竹制家具、全竹建筑等系列,已有300余件竹编作品进行了作品登记[18]。青神县竹编产业发展迅速,共有3.5万人从事竹编产业,产品远销国内各大城市及欧、美、澳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9]。
崇州市道明竹编在编织技法、表现形式和内容上大力创新,使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从竹篮、背篓等日用品向小玩具、装饰品、家具乃至大型景观陈设发展,器形、材料也越来越多样化,并增添了许多时尚元素。这既提高了产品附加值,也使传统竹编结构更符合现代审美趣味,竹编逐渐成为当地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
南充市的川北大木偶有3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全世界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木偶艺术,被誉为“世界罕见的木偶艺术”,具有灵活生动、精巧细腻、表演自如等特点。如今,川北大木偶实现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的完美融合,四川省(南充)大木偶剧院制作的大木偶“大熊猫队长”参加韩国平昌冬奥会闭幕式的“北京八分钟”演出,实现了冰屏穿梭、与机器人共舞等高难度表演,惊艳世界。
图为人偶合一的川北大木偶表演剧照。
成都漆器工艺厂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开始大胆尝试跨行业、跨流派,与五粮液、竹叶青等多个知名品牌成功合作,设计手机壳、化妆品外包装等多个产品,让古老的漆艺焕发新活力。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虽然彩灯、竹编等手工艺在创新发展方面取得一定成绩,使四川省传统工艺逐渐焕发出新活力,但是仍有不少传统技艺由于制作成本较高,主要以师徒相承、口耳相传方式传承,制作者后继无人,产品市场狭小,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困境。作为四川文化的见证者和传承者,这些传统手工艺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如何进一步扩大这些技艺的传承队伍、做好保护和创新发展工作,成为四川省传统手工艺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