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布局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

科学布局中国式现代化 “我们党要领导一个十几亿人口的东方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稳中求进、协同推进,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从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到改革开放后提出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独立自主开辟道路,向着实现现代化的目标奋勇拼搏。

抚今追昔,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富国之路、富民之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而且要有新开拓,要上新水平。”

站在时代潮头,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推动、部署,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棋局。

——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一子落而满盘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带动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发展、全面进步。

新时代,中国面临的重大时代课题之一,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着眼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华民族的未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丰富实践中孕育形成,中国式现代化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度浓缩的现代化,生态是一道关。

2000年,习近平同志富有前瞻性地率先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构想。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党的十八大首次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形成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出的全局谋划,带来的是发展理念、发展方式的深刻转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互协调,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绿色更有活力。

——谋小康之业、扬改革之帆、行法治之道、筑执政之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2014年12月,初冬的江苏大地,艳阳高照,草木呈绿,洋溢着勃勃生机。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南京和镇江考察调研。

在镇江丹徒区世业镇永茂圩村,总书记和村民洪家勇坐在一条长凳上,挨着身子聊天。家庭的收入、儿子的工作、孙女上学……普通百姓过日子的方方面面,总书记了解得很详细。

走出院门时,院外已围满了村民。老党员崔荣海挤到总书记面前说:“总书记,您是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崔荣海话音刚落,有人就喊:“老同志讲得好”。总书记面带笑容、语气坚定地说:“不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

正是在这次调研中,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把“全面从严治党”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并列,完整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5年后,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国之治”“党的领导”“制度优势”“治理效能”等迅速成为网络热词。

同西方一些国家政坛恶斗、贫富悬殊、社会撕裂、种族歧视等乱象频发形成鲜明对比,中国经济运行平稳,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升。

当世界瞩目东方、探寻“中国之治”的密码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成为一个绕不开的必选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和人民在决战决胜中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构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图谱;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无不贯穿法治之力、践行法治之义;经过全面从严治党的革命性锻造,我们党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互促进、统筹联动,中国式现代化加速推进,我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找回了“失去的二百年”。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民族发展更远的未来,党的十九大提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把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间从本世纪中叶提前到2035年,并将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充实提升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更高奋斗目标。这一宏伟蓝图,令人振奋、催人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