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开辟全面依法治国新境界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2020年11月,第三个全国“宪法宣传周”迎来了一个新的主题——“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大力弘扬宪法精神”。从法律工作者走进社区更贴近百姓日常生活做普法宣讲,到“报、网、端、微、屏”等全媒体以大众话语更生动呈现,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宪法的热潮。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是中国法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第一次以党中央工作会议形式研究部署全面依法治国。这次会议最重要的成果,就是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要求,确立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指导地位。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伟大思想领航伟大征程。

十年来,中国法治建设创造了一个个历史性的“第一”——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专题研究、专门部署全面依法治国的中央全会。

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

中共中央印发《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关于法治中国建设的专门规划,是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纲领性文件。

…………

——全面依法治国,要守住“魂”。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2018年8月24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党中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集中统一领导的需要”,以坚定有力的话语举旗定向。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亲自担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主任,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统筹推进;多次对政法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把党长期以来领导政法工作的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

定方向、定规划、定举措、抓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为新时代法治前行掌舵领航,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

——全面依法治国,要走对“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走对路。如果路走错了,南辕北辙了,那再提什么要求和举措也都没有意义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意味深长,振聋发聩。

翻开《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条鲜明的红线贯穿全篇——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一张清晰的蓝图,需要旗帜鲜明回答法治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才能为法治建设廓清前进道路上的思想迷雾。这份全会决定的诞生来之不易:从文件起草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到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为文件起草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都认真审阅。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期间,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下,文件起草组对全会决定又两上两下进行多处修改。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开创未来。今天的中国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发展态势,说明我们的路走对了,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正越来越呈现出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全面依法治国,要谋全局。

全面依法治国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必须立足全局和长远来统筹谋划。

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的十九大描绘2035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宏伟蓝图;密集出炉《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形成法治建设“一规划两纲要”的顶层设计……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习近平法治思想蕴含着深远战略思维、鲜明政治导向、强烈历史担当、真挚为民情怀,以强大真理力量和巨大实践伟力,为奋力开启法治中国建设新征程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中华大地描绘出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壮阔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