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 “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
“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
2013年3月19日,在就任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前夕,习近平主席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说。
铿锵有力的回答,向世界传递的信息清晰明确:新时代的中国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通过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
回首最近100多年的历史,人类经历了血腥的热战、冰冷的冷战,免于战争、缔造和平始终是人类最迫切的愿望。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是权宜之计,更不是外交辞令,而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是思想自信和实践自觉的有机统一。
“初心永不忘,蓝盔戴头上,为和平而来,出征歌声多嘹亮。”歌声响起的地方,总有中国维和官兵不畏艰险、履职尽责的风采。
2015年9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维和峰会。“中方挺身而出,承诺建设8000人规模的维和待命部队,并出资培训非洲的维和人员。这一方案赢得参会者的掌声。”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在回忆录中写道。
联合国维和峰会后5年内,中国加强和改进维和行动的6项举措全部兑现。今年1月,习近平主席同中部战区海外维和分队进行视频通话,勉励维和官兵忠实履行维和使命,为维护世界和平贡献更多中国力量,向世界展示中国军队良好形象。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面向世界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主张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开辟国与国交往新路指明了方向。国际人士指出,这一方案“不只是中国对于当前世界关系格局的一种立场或看法,更是这个大国对自身发展经验的智慧总结”。
中国致力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网络,不断扩大同各国利益交汇点。推进大国协调与合作,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按照亲诚惠容理念和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周边外交方针,深化同周边国家关系;秉持正确义利观和真实亲诚理念,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建立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对外关系新格局。中国,日益成为国际形势的稳定锚、和平发展的正能量。
“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联合国宪章扉页,载明世界人民反思战争、渴求和平的初心。
世界只有一个体系,就是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只有一个秩序,就是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只有一套规则,就是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当今世界发生的各种对抗和不公,不是因为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过时了,而恰恰是由于这些宗旨和原则未能得到有效履行。”
中国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坚定维护并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就是在为维护世界和平创造有利条件。中国坚定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就是在不断壮大捍卫世界和平的力量。中国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坚决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坚决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就是在守护和平发展的底线。
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人类共同事业,需要各方共同争取和维护。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