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法治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吉林考察,第一站就走进丰饶的黑土地:“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黑土地保护法》,把利国惠民的黑土地特殊保护措施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安全、卫生健康、公共文化等重要领域的基础性、综合性、统领性法律相继制定出台,生态环境、教育科技等重要领域的法律系统全面修订,网络信息、生物安全等新兴领域立法取得突破,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统筹推进……

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

从“大块头”到“小快灵”,统筹运用立改废释纂等多种立法形式,截至2022年6月底,制定修改法律行政法规730余件次,现行有效法律292件,行政法规598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趋科学完善。

立良法,更谋善治。

“宪法的生命在于实施,宪法的权威也在于实施”——

2019年9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

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一一颁授勋章奖章,并同他们亲切握手、表示祝贺,全场响起一阵阵热烈的掌声——这是现行宪法实施以来首次集中颁授国家勋章。

设立国家宪法日,实施宪法宣誓制度,依法颁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完善国旗法、国徽法、国歌法等国家标志法律制度,实施宪法规定的特赦制度,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十年来,实施宪法被摆在全面依法治国的突出位置,有力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

推动“放管服”改革,有了一张张“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权力边界清清楚楚,群众看得明明白白;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执法全过程记录让网友们纷纷为“教科书式执法”点赞,阳光成为最好的防腐剂;开展“减证便民”,推动各地方各部门清理证明事项,有效解决了“奇葩证明”“重复证明”等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不断增强。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

上海某科技企业因广告上一处“无心之失”被举报,最高可罚10万元。市场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该公司的行为属于“免罚清单”的相关类型,最终其免于处罚。“‘免罚清单’出台真是一场及时雨,督促我们更好落实合规审查。”该企业负责人表示。

截至今年7月,上海已推出3份“免罚清单”,通过探索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为市场主体创造了更加包容、更加宽容的市场环境。

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让市场主体对制度保持预期、对市场保持底气、对事业充满信心;借助数字技术,越来越多的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网上办”“掌上办”“自助办”,推动行政机构职能、流程等的法治化再造;2020年1月,《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优化营商环境制度建设进入新阶段……我国的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2013年的第九十六位跃升至最新的第三十一位。

“司法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前不久,北京8家法院同一天集中对15件涉养老诈骗案件进行公开宣判,将一批犯罪分子绳之以法,为被骗群众挽回经济损失1100余万元。

司法亮剑,公平正义就在群众身边。今年4月以来,为期半年的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有效震慑犯罪分子,让百姓养老钱更安全,让老年人的晚年更安心。

从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让案件的事实证据经得起法律检验,确保有罪的人受到公正惩罚、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到互联网法院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就能打官司,将现代科技手段和司法活动深度融合,中国在互联网司法上走在了世界前列,如今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保障更加有力。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安吉县的做法值得推广。”2020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来到安吉县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了解群众矛盾纠纷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解决模式运行情况。

上医医国,“无讼”是中华文明跨越千年的社会理想。2020年11月,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脉开方:“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

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十年来,“七五”普法规划硕果累累,“八五”普法规划扎实推进,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提升;公共法律服务网络覆盖城乡,律师、公证员、司法鉴定人、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法律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群众享受法律服务更加便捷;法治乡村建设全力推进,从下乡的村(居)法律顾问,到身边的“法律明白人”,村民遇事找法更加触手可及……

如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