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 “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
“您访问希腊时,我会带您去看看希腊的文物。”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开幕式前,来华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大会的时任希腊总统帕夫洛普洛斯向习近平主席发出邀约。
同年11月12日,习近平主席如约而至,在帕夫洛普洛斯总统陪同下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温暖的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入展厅,一座座古希腊神话人物和建筑雕像栩栩如生。习近平主席表示:“我们一道回味历史,以古鉴今,展望未来,决定中希要更加紧密地携手开辟更加美好的明天。”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必须汇聚起文化文明的力量。
2014年3月,正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习近平主席深刻阐述文明是多彩、平等、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时任总干事博科娃表示,习近平主席的演讲“是给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的最好礼物”。
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习近平主席心之所系。“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了解五大洲的不同文明,了解这些文明与其他文明的不同之处、独到之处,了解在这些文明中生活的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明遗址到埃及卢克索神庙,从捷克斯特拉霍夫图书馆到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古城,铭刻下一段段文明交流互鉴的佳话。
“虽然已经过去6年多时间,习近平主席在卢克索参观古埃及文明遗址的情景,我依然记忆犹新。”埃及文物部前部长曼姆杜哈·穆罕默德·贾德·达马提今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达马提两次陪同习近平主席参观并介绍情况。“习近平主席一边认真观看历史遗迹,一边与我交流,对古埃及文明表现出浓厚兴趣。”他说,“我非常赞同习近平主席的主张,要树立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观,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
2019年5月,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不仅覆盖亚洲所有国家,还向世界各大洲开放。
“认为自己的人种和文明高人一等,执意改造甚至取代其他文明,在认识上是愚蠢的,在做法上是灾难性的”“我们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加深对自身文明和其他文明差异性的认知,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习近平主席的话引发强烈共鸣。
推动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构建人文共同体,推动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形成政治、经济、人文“三轮驱动”,推动将“一带一路”建设成文明之路……中国不断为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舞台。
长期以来,个别西方国家沉迷于推行所谓“普世价值”,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的旗号,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之实,动辄以意识形态划线,加剧了世界分裂、对抗的风险。
“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也是联合国的崇高目标。目标远未完成,我们仍须努力。”2015年9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习近平主席站在全人类共同利益高度,提出全人类共同价值,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价值支撑,为人类文明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全人类共同价值深刻洞察各国相互依存、文明多元共生的现实,超越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全人类共同享有、也有责任共同维护并弘扬的价值理念。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认为,虽然各国社会体制不同,但都应着眼于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2019年11月,习近平主席参观雅典卫城博物馆时,帕夫洛普洛斯总统代表希腊人民衷心感谢习近平主席给予希腊文明应有的理解和尊重,并表示赞赏中国在国际上奉行崇高的道义标准,“如果世界各国都秉持这样的理念,人类前进的道路将越走越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