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史无前例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

中国式现代化史无前例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长江口外,上海洋山深水港,绵延数千米的岸线上,铁红色桥吊林立,集装箱起起落落。来自长江沿线腹地的货物从这里运往欧洲、美洲、非洲……

2018年11月6日下午,上海浦东新区城市运行综合管理中心,习近平总书记通过视频连线洋山港四期自动化码头。“经济强国必定是海洋强国、航运强国。”“要有勇创世界一流的志气和勇气,要做就做最好的,努力创造更多世界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对洋山港建设和发展提出殷切期望。

洋山港从一个荒僻的小岛起步,2005年开港以来,短短十几年已发展成为国际航运枢纽大港。作为我国现代化交通建设的一个缩影,洋山港见证了新时代10年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速度,也见证了中国潮与世界潮交融激荡的深度和广度。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进一步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方向。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迄今为止,全球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不超过30个,人口总共不超过10亿人。中国实现现代化,意味着比现在所有发达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的人民将进入现代化行列。

面对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答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群众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无限的创造力。”“在我们这么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国家,每个人出一份力就能汇聚成排山倒海的磅礴力量,每个人做成一件事、干好一件工作,党和国家事业就能向前推进一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民群众主体地位。

在新成昆铁路的建设工地上,20位青年党员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了一封信。他们承担的是全线最长、难度最高的小相岭隧道建设任务。五六十年前,他们很多人的父亲或爷爷参加了老成昆铁路的攻坚。一代代人热血传承,令总书记感慨万千。

今年8月26日,一张山城儿女用身躯筑成防火“长城”的照片瞬间刷爆朋友圈。重庆北碚缙云山山火决战现场,一边是肆虐山火发出的红光,一边是参与抗击山火人群所戴头灯发出的蓝光。蓝色灯光汇聚成璀璨的“银河”,守护重庆这座英雄的城市。

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讲,中国要飞得高、跑得快,就要汇集和激发14亿人民的磅礴力量。

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中国式现代化就有了不竭的动力源泉。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2021年4月,在广西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村民王德利家。听说他通过种植葡萄脱贫致富,去年全家收入14万多元,总书记说:“现在从整个国家来讲,实现了全面小康,接下来要走推进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农村就是要推进乡村振兴,方方面面都还要芝麻开花节节高。”

“节节高”,意味着人民生活要越过越好、不断走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纵观西方现代化进程,贫富分化是难以克服的顽疾,近年来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中国始终强调,“我们追求的发展是造福人民的发展,我们追求的富裕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2020年10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2021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意见》公布。一个人口数量堪比欧洲大国的省份,正在积极打造共同富裕的样板。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时指出:“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

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实现共同富裕不仅有科学擘画,而且有可行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2021年6月29日,“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作为29位功勋模范党员之一,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贴满膏药的双手令人动容。这一天,张桂梅连上十几个热搜。

这并不是张桂梅第一次上热搜。千千万万的中国人不仅为她的故事所感动,更为她的精神和品质热情点赞。

资本主义现代化伴生的,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中国式现代化则截然不同,它始终注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仅要在物质上强,更要在精神上强。”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精神力量的重要作用,“精神上强,才是更持久、更深沉、更有力量的”。

在党领导中国人民探索推进中国现代化的百年奋斗中,我们党构筑起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不断激发出来。

当无数的高楼大厦重塑着我国的天际线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正巍然耸起。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早年间,浙江安吉县余村遇到了两难问题:伐山,鼓了腰包,污染却严重到不能开窗;护山,似乎看不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来到这个小山村。“下决心关停矿山是高明之举!”习近平同志果断明了地说,“过去我们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本身,它有含金量。”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为举棋不定的余村“一锤定音”,也深刻揭示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道理。

“我们建设现代化国家,走美欧老路是走不通的,再有几个地球也不够中国人消耗。”“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

今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经深植每个中国人心中,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和行动。“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的美丽图景呈现在祖国大江南北。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阿曼北部城市伊卜里西北约30公里处,一座由中国电建集团承建的光伏电站项目不久前投产运营,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经过沙漠地带输送到远方的城市和村落,不仅缓解了阿曼的用电紧张问题,也为该国的能源转型提供了重要推动力。

与一些西方国家暴力掠夺殖民地、以其他国家落后为代价发展自身的现代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强调同世界各国互利共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努力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贡献。

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平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

说到这儿,习近平总书记颇为感慨:“我当国家副主席以后,到南太,到非洲,到南美洲继续推广菌草。现在这个技术已经在100多个国家落地生根,给当地创造了数十万个就业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特意叮嘱共建“一带一路”的参与者、建设者算一算,项目里有多少直接体现了民生需求。

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跨越高山深壑、跨越海洋沙漠,波澜壮阔的壮美画卷徐徐铺展,促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不仅更好发展自身,而且更大造福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