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

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

今年6月22日,阿富汗东部发生强烈地震,造成严重人员伤亡。27日,运送赈灾物资的中国政府专机抵达喀布尔机场,引发全球广泛关注。许多网民对比2021年8月美军仓皇撤离阿富汗时出现的平民坠亡画面,不由感慨:“同样是在喀布尔机场,两架飞机,一架带走生命,一架送去希望。”

为阿富汗人民送去希望,助力阿实现和平发展,是中国在阿富汗问题上的一贯立场,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正如习近平主席在向第三次阿富汗邻国外长会发表书面致辞时所指出的:“一个和平、稳定、发展、繁荣的阿富汗,是全体阿富汗人民的期盼,也符合地区国家和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交织,各种传统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层出不穷。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安全相互关联、彼此影响。没有一个国家能凭一己之力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从别国的动荡中收获稳定。”

今年4月21日,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坚持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坚持尊重各国主权、领土完整,坚持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坚持重视各国合理安全关切,坚持通过对话协商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间的分歧和争端,坚持统筹维护传统领域和非传统领域安全。“六个坚持”,明确擘画了各国实现共同安全的行动路线图,指出了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

国际政要纷纷指出,全球安全倡议回应了国际社会维护世界和平安宁的迫切需要,展现了习近平主席对世界安全与稳定、合作与发展的深刻思考。美国外交学者网站刊文表示,在世界面临多重危机的时刻,中国提出全球安全倡议是一个适时之举,将造福全球。

几个月来,全球安全倡议相继写入多份双多边文件,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一致支持澜湄六国打造全球安全倡议实验区,倡议已开始从理念迈向实践。

“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全球安全倡议,升华于中国在安全领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携手各国筑牢防控屏障——

“千里送羊,情深谊长”“真情实意,都在茶里”。2021年7月16日和今年2月6日,习近平主席两次在外事活动中提到中国与蒙古国“羊来茶往”的感人佳话。这是中国同各国守望相助、携手抗疫的生动写照。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超过22亿剂疫苗。不断更新的数字背后,是中国致力于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不懈努力。

面对突发自然灾害,中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近期,巴基斯坦发生严重洪涝灾害,中方迅速将在中巴经济走廊社会民生合作框架下提供的储备物资悉数投入救灾一线,并以最快速度将追加提供的新一批紧急人道主义援助运抵。

今年1月,太平洋岛国汤加火山爆发并引发海啸、火山灰等灾害,整个国家一度与外界失去联系。当天,中国政府即通过驻汤加大使馆紧急筹措首批应急物资,第一时间捐赠给汤加政府。随后,一箱箱写着“四海皆兄弟,万里同日升”的救援物资从中国运往汤加。

面对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中国主张标本兼治——

中国从乌克兰问题的历史经纬和是非曲直出发,站在公道一边,既立足当下积极劝和促谈,又面向长远提出构建均衡、有效、可持续的欧洲安全框架。中国积极推动创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积极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积极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和平性、正当性、建设性,成为中国解决热点问题的鲜明特色。

世界各国乘坐在一条命运与共的大船上,要穿越惊涛骇浪、驶向光明未来,必须同舟共济,企图把谁扔下大海都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