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人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中国共产党人决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沾沾自喜 “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在胜利时能不能仍然保持清醒,能看出一个政党是否成熟。

“功成名就时做到居安思危、保持创业初期那种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不容易,执掌政权后做到节俭内敛、敬终如始不容易,承平时期严以治吏、防腐戒奢不容易,重大变革关头顺乎潮流、顺应民心不容易。”2018年1月5日,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不容易”以警醒全党,强调我们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

胜利时不骄傲,始终心存忧患意识、保持谦虚谨慎,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

1949年3月23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之际,毛泽东同志等带领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毛泽东同志感慨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退回来就失败了。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2013年7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西柏坡,在同县乡村干部和群众座谈时郑重指出:“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富起来了,但我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依然严峻复杂,应该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数十年间,沧海桑田,中华大地早已换了人间,我们党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彪炳史册,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一以贯之。

新时代10年,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14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在新时代高歌行进的壮阔征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告诫全党增强忧患意识,保持“赶考”的清醒和坚定。

“60多年的实践证明,我们党在这场历史性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同时,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还在继续。”2016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总书记这样强调。

“过去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总书记回顾历史、展望未来,把前进的道路定义为“新的赶考之路”。

…………

新时代,面对成就和赞誉,总书记依然一次次以“赶考”来警醒全党、激励全党、号召全党。这种清醒和坚定基于对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洞察和科学判断。

看国际,习近平总书记登高望远,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精辟概括。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二十大”专题研讨班上,总书记强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的特征更加明显。”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一会儿“灰犀牛”,一会儿“黑天鹅”,这对我们党执政是极大的考验。

看国内,习近平总书记总揽全局,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我国已经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我们面临的矛盾更加复杂”。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总书记用“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来形容我们所处的方位。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具有尖锐性和严峻性。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此告诫全党,深入思考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问题。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总书记强调:“当前,同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进军的伟大社会革命相比,党的自身建设上还存在一些不匹配、不适应的地方”。

越是前景光明,习近平总书记越是强调要增强忧患意识。我们党历经百年、成就辉煌,党内党外、国内国外赞扬声很多。越是这样越要发扬自我革命精神,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中迷失自我。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