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新中国发展史、...
“自从首次访华以来,我亲眼见证了中国的巨大变化。城市乡村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反腐倡廉工作取得显著进展。”欧洲左翼党第一副主席玛丽亚·特蕾莎·莫拉说。2008年到2018年,莫拉六次访华,“中国10年间的巨大变化让人感觉好像已经过了100年”。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一座新的里程碑巍然矗立!
——这是新发展理念引领的伟大实践。
2022年1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国家速滑馆“冰丝带”考察。从建筑材料到制冰技术再到赛后利用,总书记一一询问,并强调:“要坚持绿色办奥、共享办奥、开放办奥、廉洁办奥的理念,突出科技、智慧、绿色、节俭特色。”这是新发展理念在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中的实践运用,打造出了不同凡响的奥运样板。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时间回溯到7年前。2015年初,“十二五”规划即将圆满收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到冲刺登顶的关键阶段,制定好“十三五”规划建议这个“施工蓝图”至关重要。
“谋划‘十三五’规划建议,首先要把应该坚持什么样的发展理念搞清楚。”建议起草工作一开始,习近平总书记就明确了这一点。
近260个日日夜夜、从严冬到金秋,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各地考察调研,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对文件起草组上报的每一稿认真审阅,多次作出重要指示。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被首次提出。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针对中国发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的时代回答,开启了一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深刻变革。
在新发展理念引领下,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台阶,国内生产总值突破一百万亿元大关,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
——这是顽强不屈与贫困作斗争的伟大实践。
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踏雪来到太行山深处的河北阜平县看真贫。总书记走后,顾家台村村民顾成虎发现收到的慰问品中比别家多了一件棉大衣。“后来我才知道,那是总书记看到我左袖口破了,特意让人给加的。”顾成虎倍受感动。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冒着严寒,乘车沿着坡急沟深的盘山公路,往返4个多小时,深入大凉山腹地的四川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解放乡火普村看望贫困群众,和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一起谋划精准脱贫之策。
总书记心中,装着千百个“太行山”“大凉山”。
“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重若千钧,要“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
数年间,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遍布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听民声、察民情、思对策、定举措,亲自动员、亲自部署,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脱贫攻坚人民战争。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通信难、上学难、就医难……一个个难题逐一破解。
“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
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的驻村干部——四川省昭觉县三岔河乡三河村第一书记李凯身着彝族服装走上领奖台,给总书记带来乡亲们的感谢和思念:“乡亲们非常想念您,让我再向您道一声‘卡沙沙’(彝语,意为谢谢)。”
占世界人口近1/5的中国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党和人民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这是彰显党的初心使命、实现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伟大实践。
傍晚时分,西藏自治区墨脱县的巴珍正在进行线上直播。“村里通了公路、通了4G网络,发快递也方便,直播一次平均能卖出20多个石锅,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巴珍的脸上洋溢着笑容。墨脱2013年10月才修通公路,“世界上最难修建的公路”通车后,墨脱人民的生产生活显著改善。
道路是振兴经济的一张网。一条条大路,连接的是乡村与城市,打通的是贫瘠与富足。全面小康一头连着中华民族的“大梦想”,一头连着每个家庭、每个中国人的“小日子”,重在全面、难在全面、最大功绩也在全面。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释了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的小康”。这充分体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党的初心使命。
在重庆铜梁,田园变花园、农区成景区,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在江西井冈山,双向四车道盘山高速公路蜿蜒在崇山峻岭间,将井冈山纳入全国高速网;在陕西韩城,远程教育工程让孩子们享受优质教育资源……从人居环境到生活品质,从衣食住行到教育医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托举起人民群众“稳稳的幸福”。
——这是攻坚克难、战胜风险挑战的伟大实践。
面对经贸摩擦坚定捍卫国家利益,在香港“修例风波”中坚决维护国家安全,果断有力反击外国无理干涉与制裁……党领导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稳步推进。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一场史无前例的会议——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通过电视电话会的形式,习近平总书记直接给全国17万名县团级以上干部开了两个小时的会,从最高领导人到“一线总指挥”,将任务一竿子插到底。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振奋人心、凝聚力量。
党中央一声令下,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迅速打响,“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迅速集结,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得到最充分贯彻,统筹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取得世界上最好的成果。
事实证明,只要团结一心,任何艰难险阻都不能减缓中国式现代化的脚步,都不能阻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
千年夙愿,百年奋斗,今朝梦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把光荣与梦想写在了历史丰碑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